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等五部門近日發布《廈門市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圍繞創新研發、成果轉化、臨床應用、醫保支付等關鍵環節推出相關政策,破解產業痛點,為市民就醫用藥帶來系列民生紅利。該政策於4月29日正式實施,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不斷積聚高質量發展動能。資料圖
合規公立醫院 享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
《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推動醫療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醫療機構與企業協同開發精準診療方案與新型醫療技術。同時,開展慢病管理引領項目,將鼓勵企業與基層醫療機構共建數字化慢病管理生態圈,有助於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質量,降低併發症風險,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廈門市還將醫療衛生機構納入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允許成果轉化機制健全的公立醫院享有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這一政策有助於激發醫療機構的創新活力,加速醫療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轉化進程,讓市民更快地享受到前沿醫療技術帶來的福利。
方便企業獲取臨床數據 加速產品研發創新
以市衛健委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實驗室為載體,廈門將建立跨機構、跨行業的“數據超市+數據沙盒”健康醫療數據安全共享機制,打造健康數據隱私計算與數字產品安全應用平台,推動醫企協作,聯合研發新產品。通過這種方式,企業能更便捷地獲取臨床數據,加速產品研發和創新。
加大新優葯械醫保支付力度 減輕患者負擔
在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環節,我市將提前介入指導,簡化程序,合理實施多種審查方式,最大限度縮短企業辦證時限。同時,推進審查中心改革,實現全市統一、權威、高效的產品技術審評與審核查驗監管模式。
市醫保局將對醫療機構使用新優葯械產生的費用在全市醫保基金區域總額預算內予以單列結算,不納入開具醫療機構醫保預算總額。同時,優化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評價指標,新優葯械費用不納入醫療機構DIP質量評價係數中總費用增長、人均費用增長率等相關指標考核。這一政策可以有效減輕患者使用新優葯械的經濟負擔。
另外,廈門市將建立“惠廈保”特葯目錄將實施動態調整機制,對創新藥品“應進盡進”。進一步優化“惠廈保”保障範圍,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覆蓋更多創新藥品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優化新優葯械入院流程 鼓勵醫生專註科研
市將推動醫療機構進一步規範、優化新優葯械入院流程,縮短入院時間。取消醫療機構藥品配備總品種數限制,醫療機構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葯事管理、醫療器械相關委員會工作會。
政策支持三級醫院建設研究型病房,臨床研究床位不納入績效考評,鼓勵醫生專註科研。同時,建立市新優葯械產品目錄,對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創新葯、省市新優葯械和經典中藥產品,自相關目錄公布後1個月內召開葯事會,及時將新優葯械按需納入醫療機構用藥、用械目錄,做到“應配盡配”,優先選用。
廈門晚報記者 汪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