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4日訊(記者楊娟娟 通訊員劉翔)日前,長江日報記者從“動物致傷規範化防治培訓(AIST武漢站)”活動上獲悉,2024年全國共報告狂犬病170例,相比2023年的122例上升39%,這是我國連續17年狂犬病持續下降後的首次上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一旦感染病死率幾乎100%。據統計,2007年全國狂犬病報告病例數3300例,此後狂犬病發病率連續17年下降,2023年降至122例。然而,隨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與動物接觸日益頻繁,去年這一數字出現小幅反彈。
“春季天氣回暖,貓狗等動物進入發情期,容易躁動不安,進入動物致傷高發期。”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朱政綱主任醫師介紹,儘管武漢市自2019年以來連續六年沒有人感染狂犬病病例報告,但市民朋友不可掉以輕心,外出遊玩不要撩撥不熟悉的貓狗,更不要逗弄野生動物。萬一被動物咬傷抓傷,應立即進行規範的處置。目前,武漢市開設約110家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人員均經過規範化培訓上崗,每一家門診均備有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狂犬病疫苗,其中一半以上門診可提供24小時服務。

為構建“醫防融合”體系,有效提升各地區動物致傷防治水平與醫療服務質量,3月22日,由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主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承辦,湖北省預防醫學會和武漢市江漢區新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辦的“動物致傷規範化防治培訓(AIST武漢站)”活動,在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800餘人蔘會。活動聚焦醫防融合體系建設與動物致傷防治,圍繞狂犬病、破傷風及動物致傷相關規範、指南進行深入解讀與探討,並針對狂犬病、破傷風及帶狀皰疹等急診感染性疾病預防救治以及相關疫苗、被動免疫製劑、抗體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交流經驗。
【編輯:余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