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認知里,人一旦上了年紀,午睡似乎就成了生活的標配。午後慵懶的陽光灑下,找個舒服的地方眯上一會兒,別提多愜意了。可您知道嗎,午睡這事兒,對過了 60 歲的老年人來說,要是方式不對,非但起不到養生效果,弄不好還會影響壽命呢!很多人都覺得睡覺嘛,多睡點總沒錯,可這午睡啊,講究可大了去了。睡得太久、太短、太沉,又或是挑錯了時間,都有可能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所以,60 歲後的老人,午睡可得講究科學,牢記 “5 不要”,這樣才能讓午睡成為健康的助力,而不是拖後腿。
午睡:老年人的養生法寶還是健康 “陷阱”?
午睡本身確實好處多多,尤其對中老年人而言,能有效緩解上午積攢的疲勞,讓下午精神更飽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記憶力,讓大腦運轉更靈活;更重要的是,合理午睡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給心臟健康上了一層 “保險”。可要是午睡方式不對,那就好比好心辦壞事,非但起不到養生作用,反而會讓人越睡越累,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幾率。
有研究表明,午睡時長超過 1 小時的老年人,相比那些不午睡或者午睡時間合理的老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出了 20% 不止。這是為啥呢?原來午睡時間一長,就容易打亂人體原本的生物鐘。生物鐘一亂套,晚上的睡眠質量可就沒法保證了。夜間睡眠不好,身體的新陳代謝也跟着受影響,長此以往,糖尿病、心梗、腦卒中這些疾病就可能找上門來。
還有些老人午睡醒來後,腦袋昏昏沉沉,心裡發慌,血壓也跟着波動。其實,這些狀況往往和午睡的時間、姿勢、環境等因素脫不了干係。所以說,午睡可不是隨隨便便躺下就能睡好的,得掌握正確方法,才能讓它發揮出養生功效。
60 歲後,這 5 個午睡 “雷區” 千萬別踩
時長把控:別讓午睡 “失控”,20-30 分鐘剛剛好
午睡時間一旦過長,大腦就容易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這時候再醒來,反而會更疲憊。不少老人一睡就是一兩個小時,醒來後卻感覺困意更濃了。這是因為大腦從淺睡眠過渡到深睡眠,突然被喚醒時,還沒完全緩過神來,“睡眠惰性” 就加重了,下午做事的時候,思維也跟着變慢,行動都不利索了。
科學研究早就給出了答案,最適合老年人的午睡時長是 20 到 30 分鐘。在這個時間段內,既能有效緩解上午的疲勞,又不會對晚上的正常睡眠造成影響。要是午睡時間超過 1 小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老年痴呆的患病風險都可能增加。
就拿 68 歲的張大爺來說,他以前每天午睡都得睡 1 個半小時,剛開始還覺得挺精神,可到了晚上,翻來覆去怎麼都睡不着,常常凌晨三四點了還瞪着眼睛。時間一長,他明顯感覺自己記憶力下降了,血壓也開始不穩定。後來聽了醫生的建議,把午睡時間縮短到 30 分鐘,還調整了作息。一個月後,他的睡眠狀況有了明顯改善,血壓也慢慢穩定下來了。
飯後禁忌:飯後別急着午睡,至少等上半小時
很多老人午飯後,習慣性地往床上一躺,覺得這樣有助於消化,其實這是個錯誤觀念。飯後馬上午睡,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就會減少,消化功能自然受影響,消化不良、胃脹氣這些問題也就跟着來了。而且飯後人體血糖水平會升高,這時候立馬躺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也會增加。正確做法是,飯後先在椅子上坐 30 分鐘,可以看看書、聽聽廣播,等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去午睡。
姿勢選擇:趴着午睡隱患多,仰卧側卧更健康
有些老人午睡時喜歡趴在桌子上,覺得這樣方便,隨時能起來活動。可您知道嗎,趴着睡危害可不小。趴着睡會壓迫胸部,影響心肺功能,呼吸都不順暢了,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更容易因為呼吸受阻,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癥狀。而且長期趴着睡,還會壓迫眼球,導致眼壓升高,青光眼的患病風險也就增加了。
正確的午睡姿勢應該是仰卧或者側卧。要是條件允許,最好能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一覺;要是沒有床,靠在沙發上閉目養神也行。這樣能讓身體充分放鬆,減少對器官的壓迫。
環境營造:避開強光噪音,打造舒適午睡環境
午睡環境對睡眠質量影響很大。要是光線太強,或者周圍噪音不斷,非但睡不好,午睡後精神狀態反而更差。所以,建議老人選擇安靜、光線柔和的地方午睡。可以把窗帘拉上,要是光線還是太亮,戴個眼罩也能起到遮光效果;要是周圍環境比較吵,不妨戴上耳塞,這樣能讓大腦更快進入休息狀態。另外,午睡時盡量別開着手機或者電視當 “催眠背景音”,因為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影響睡眠質量。
起身注意:睡醒別急着起身,防止體位性低血壓
很多老人午睡醒來後,一骨碌就從床上坐起來,接着馬上站起來活動。這時候,頭暈、眼花、血壓驟降這些情況就可能找上門來,這就是醫學上說的 “體位性低血壓”。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人,這種情況可危險了,跌倒、骨折甚至腦卒中的風險都會增加。
正確做法是,午睡醒來後,先在床上躺 1 到 2 分鐘,讓身體慢慢適應清醒狀態;然後慢慢坐起來,再在床上靜坐幾分鐘;等身體徹底適應了,再站起來活動。這麼做能有效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掌握正確的午睡方式,對 60 歲後的老人至關重要。從午睡時長、飯後間隔時間,到午睡姿勢、環境選擇,再到睡醒後的起身方式,每一個環節都關乎健康。只有避開這些午睡 “雷區”,才能讓午睡真正成為提升健康的 “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