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按個摩咋還出事了?”不少人看到新聞標題時,大概下意識地冒出這種疑問。這年頭,誰還沒按過兩下啊?
上到寫字樓里捶背松肩的白領,下到地鐵口掃碼進店的打工人,全都在“揉一揉”這條路上狂奔。但這事要是捅到“命沒了”這地步,就不是笑着說“啊太松啦”的時候了。
很多人對按摩的理解,還停在“放鬆解壓”“理療養生”這檔子事兒上,彷彿就跟多喝熱水一樣,無論哪兒不舒服,按一按總沒錯。
問題就出在這句“總沒錯”。真沒錯嗎?有些人按摩完確實跟換了條命似的,但也真有些人,命都直接換沒了。
那到底是哪一環出問題了?不是技師按太狠,不是骨頭太脆,而是身體本來就不該被按。
說點不好聽的,按摩這玩意本質上是一種“局部強力干預”。你想啊,一隻手從外部反覆按壓、揉搓、推拿,表面看是肌肉在動。
其實血管在被擠壓、神經在被刺激,甚至內臟反射弧都在被動激活。這跟什麼“喝杯茶曬個太陽”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輕鬆方式”。
有些人身體底子好,那叫“經得起折騰”。但有些人,體內仿若埋着定時炸彈,一經觸動,便如同按下了引爆按鈕。
這裡必須得插進來一個冷知識——靜脈血栓。很多人以為這玩意只有住院病人或者長期癱床的人才會有,其實走在路上看起來沒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已經在腿肚子里偷偷長了個血栓。
這東西平時不吭聲,一揉,它動了,進了血流,跑到肺里,那就成了肺栓塞,輕則休克,重則沒救。
一項2018年的中國多中心回顧性調查顯示,在已確診的肺栓塞患者中,有14%在發病前接受過高強度按摩。
這不是說按摩就是元兇,而是說,對於某些人來說,按摩是導火索。血栓在你身體里已經“擺好姿勢”,它等的就是這麼一個外力。
而且這血栓,它也不是只會躲在腿里。有些出現在頸動脈附近,一按,刺激動脈竇,心跳直接減速到暈倒;
有些在鎖骨附近,一拉肩,一轉頭,啪的一下就散了。誰也看不出來你血里游着啥,一按就顯形了,晚了。
講到這,有人可能開始懷疑人生了,連按摩都不安全了,那日子還過不過了?別急着否定,問題不是出在“按不按”,而是“誰該按”。
有幾類人,身體就像是被摁在暫停鍵邊上,一碰就跳過緩衝,直接黑屏。
不過今天重點不在於一一列人群,大家對那幾類高危群體早就耳熟能詳,什麼腦血管病史啊、心臟有問題啊、骨質疏鬆啊。
幾乎每家理療館門口都貼了條警告。但問題是,那些警告只解決了“表面危險”,沒動到根。
現在該扯個新話題了——內臟脂肪指數偏高的人,不適合按摩,這一點大多數人壓根沒聽過。
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不一樣,後者你捏得着,前者你看不見。它們通常堆在肝臟、胰腺、腸道之間,就像把一堆泡沫塞進電腦主板縫裡,表面沒事,內部快炸了。
內臟脂肪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能產生各種激素樣物質,比如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脂聯素等,這些東西會搞炎症反應、調節血壓、干擾胰島素抵抗。
研究早在2014年就指出,內臟脂肪越多,人體的血管敏感性越高,也就是說,一點點物理刺激就可能引發局部毛細血管破裂或自發性高血壓反應。
而按摩,就是在“激活”這個區域的神經反射鏈條。
有個實驗數據挺嚇人。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找來120名內臟肥胖人群做了實驗,發現接受30分鐘中強度按摩的人群,24小時內血壓波動幅度明顯高於對照組。
尤其是舒張壓,在按摩後4小時出現平均8mmHg的短時上升。而其中有6名受試者在12小時內出現心律不齊、頭暈和噁心。
雖然沒有演變成嚴重事件,但也足夠說明一個問題:這類人群的生理底線,被低估了。
還有一點得提:按摩可能影響腎上腺反應。人在被外界按壓時,會觸發自主神經系統調節,輕度刺激可能讓人放鬆,但強度過大。
就可能刺激腎上腺釋放更多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此類激素會導致血管痙攣、心跳加快和血壓攀升。
這套系統在正常人身上調節得過來,但在某些人身上,比如內分泌紊亂者、慢性壓力狀態者、長期失眠者,這種激素波動就是壓垮生理平衡的稻草。
本來就處在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狀態,再刺激一波,爆掉不是沒可能。
更奇怪的是,有種人看起來一點事沒有,也不胖,也沒啥基礎病,就是自律神經反應過度敏感。
這些人可能小時候就暈血、暈針、受不得驚嚇。當機體受到不熟悉的外力按壓時,大腦皮層可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從而觸發迷走神經反射。
嚴重的,直接暈厥。雖然恢復快,但這狀態下如果血壓降得太猛、呼吸慢下來,也不是完全沒風險。
許多人認為按摩是一種“被動”之事,人躺在那兒一動不動,似乎不會有什麼消耗。其實錯了。
有研究測過,接受深層肌肉按摩的過程中,人體基礎代謝率可以在短時間內上升12%,這就相當於“身體以為你在輕微運動”。
對普通人來說沒事,對有心肌缺血傾向的人來說,這可能是壓倒心臟的一個變量。
當然,還有個角度很多人想不到:按摩對淋巴系統的影響。按摩之時,其手法包含諸多向心推壓動作,這將對淋巴液的流動速度產生影響。
正常情況這很好,有助排毒。但某些淋巴循環受阻、存在局部炎症或者腫瘤隱患的人群,被按完可能會加速炎症物質擴散。
別不信,腫瘤轉移可不是影視劇里的情節。一些早期未被發現的癌症患者,就是在接受某些“疏通經絡”“通氣活血”的理療手段之後,惡化速度加快。
雖說不能完全怪按摩,但那一步確實是生理刺激鏈條上的一環。
講了這麼多,不是讓大家從此遠離按摩館,而是要對自己身體有更清楚的判斷。
身體是個複雜系統,不是什麼狀態都適合“通、按、揉、推”。有些時候,“感覺舒服”並不等於“對身體有利”。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張真.適度按摩,緩解春乏[J].祝您健康,2025,(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