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級以及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濟南市、青島市、濰坊市深化醫改做法。
山東省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馬立新介紹,山東省將改革成效納入對市縣考核,近5年全省財政對公立醫院補助投入年均增長25%。
提升基層診療水平:
AI輔助診斷提示少見病,經遠程會診康復
馬立新介紹,對於濟南、青島、濰坊3個相繼獲批的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山東省里在創新突破上下功夫,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等方面出台50多項措施。如青島市打造“區域內部資源整合+城市三級醫院包聯”的城市醫療集團模式,解決市域內醫療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問題;濰坊市突出健康管理,以“單病種群體管理”為核心,建立分級診療體系,解決群眾就近就醫問題;濟南市搭建醫聯體監測平台,助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整合,提升建設效能。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馬立新
山東省如何解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問題,滿足群眾就近就便看病需求?馬立新表示,山東省夯實基層服務網底,省長牽頭推進基層能力提升行動,已經規範改造了1萬多個村衛生室,全面推進心電診斷、影像診斷、AI輔助診斷“三張網”建設。每年組織1萬多名醫護骨幹下沉鄉鎮駐點幫扶,累計選派了2200多名兩年期的“業務院長”常駐鄉鎮,建成了2420個名醫工作站,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63.3%。

AI輔助診斷正在悄然改變醫療行業的格局 圖據視覺中國
具體到青島市,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燕表示,青島以實施示範項目為契機,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探索符合青島實際的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的新路徑,着力破解資源分布不均的難題,全市基層診療量佔比由2022年項目實施之初的59.4%提高到2024年年底的63.6%。
趙燕介紹,青島創新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路徑,構建“區域內部資源整合+城市三級醫院包聯”服務體系整合模式,打破壁壘,構建協同網絡,發揮城市三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考慮人口分布、支撐能力、就近便利等因素,網格化布局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先行整合區市醫療資源,再由省市級三級醫院協管、託管,如在中心城區,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與市南區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在偏遠的縣域,由青島市市立醫院整體託管萊西縣域醫共體。
診療秩序方面,據介紹,為了引導基層就診,青島建成45個資源共享中心和9個中心藥房,在緊密型醫聯體內實現了“疾病同質化診療”“處方流轉通用”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發揮醫保支付的槓桿作用,實行基層門診就醫報銷“零起付線”,提高在一級醫療機構住院的報銷比例。
在區域診療水平同質化方面,據悉,青島搭建了全市衛生健康數據中心,匯聚38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數據,建成慢阻肺、腫瘤等7個專科專病能力提升系統和規範化診療知識庫,開展智能輔助診斷和標準化質控。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礎上,為95個鄉鎮衛生院開通了遠程醫療系統,在3200多個村衛生室上線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提升基層診療水平。例如,今年2月,萊西市馬連莊鎮一名患者因為“反覆頭暈”到衛生院就診,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提示疑似臨床上比較少見的嗜鉻細胞瘤,衛生院為其進行了CT檢查並發起遠程會診,經上級醫院專家確診、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現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趙燕還表示,青島精準幫扶,建立技術、管理等常態化梯次幫扶指導機制,建立共管病房43個、聯合門診136個、名醫基層工作站266個。針對縣域薄弱專科,每年選派1000多名專家駐點指導、培訓帶教,強化學科培育和新技術新項目推廣。
如何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趙燕介紹,青島市全面落實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等六項投入,對在編在崗人員社會保險等單位繳納部分予以財政全額補助,2019年以來,市、縣級公立醫院財政投入年均增長15%。優化政策性虧損補助,例如針對承擔公共衛生救治任務比較重的市傳染病醫院,將年補助標準提高到了5900萬元。

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燕
改善就醫體驗:
推出免陪照護,避免“一人生病全家受累”
“老百姓的看病就醫體驗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檢驗。”在改善看病就醫體驗的措施上,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馬立新介紹,山東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注重換位思考,持續拓展內涵、優化流程、增加服務供給。
一是強化內涵改善醫療服務。推動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部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開展日間手術、多學科診療、預住院、醫務社工和志願者服務等;老年居家醫療服務實現全省16市全覆蓋;實施“潮汐式”門診管理,根據患者就醫需求的變化,科學配置醫務人員數量和出診時間。
二是數智賦能優化就醫流程。優化預約診療、診間結算、床旁辦理出入院等便民措施,推動公立醫療機構建立候補挂號機制。
三是延伸擴面增加服務供給。圍繞診前、診後、院中、院間、院內等各環節,持續拓展服務內容,73家三級綜合醫院開展預住院和預約診療服務,128家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建立轉診會診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全部開展“住院患者出院計劃”,讓患者在不同健康照護場所得到協調、延續的醫療照護。
據悉,山東還實施“十大民生實事”,如推出免陪照護、拓展老年病醫院建設、老年人“數字鴻溝”跨越等惠民便民舉措,解決老年人看病就醫挂號難、預約難、住院難、照護難等問題,避免“一人生病全家受累”。

“無陪護”病房避免“一人生病全家受累” 圖據視覺中國
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燕舉例,青島優化就醫流程,集成全市120多家醫院門診、住院、健康管理等信息,為居民提供164項線上醫療服務。實施專家號源下沉、“全院一張床”和“一站式”的出入院管理等20項措施,如提供了40多項“互聯網+護理”上門服務,打造了98個“無陪護”病區。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鄧旆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