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替疊加流行,國家疾控局:不推薦“預防性”服藥

2025年01月18日10:50:36 健康 4403

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替疊加流行,國家疾控局:不推薦“預防性”服藥 - 天天要聞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監測情況顯示,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5日,我國哨點醫院門急診流感樣病例呼吸道樣本檢測陽性病原體主要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目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總體繼續呈現上升趨勢,但總體流行強度和醫療負荷較去年低。其中,流感仍處於季節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陽性率上升趨緩。人偏肺病毒陽性率在高位平台波動,其中北方省份陽性率上升趨緩,14歲及以下病例中陽性率開始下降。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率在0至4歲病例中呈波動上升。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陽性率持續下降。

不少家長提出,當下孩子越來越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是否代表着呼吸道病原體種類更多了。今年引發關注的人偏肺病毒真的是新病毒嗎?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副所長、主任醫師黃芳:人偏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研究表明它已經存在至少60多年,不屬於新毒株。我國人偏肺病毒呈現冬春季流行的特點,一般主要流行在12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監測顯示2024年的12月以來,人偏肺病毒的檢測陽性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略高於2023年,但是檢測陽性率呈現相對較高,並不意味着流行強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025年第一周人偏肺病毒陽性率是6.2%,不是我們當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優勢病原體。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大家更為熟悉的呼吸道傳染病原體一樣,人偏肺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感染後常出現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冒樣癥狀,具有自限性特點。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弘坦言,這類病毒的首次感染多在嬰兒期,5歲以上的兒童,幾乎都曾感染過人偏肺病毒。在治療上主要考慮開展退熱、緩解不適等對症治療手段。

張弘:人偏肺病毒很多是隱性的感染,成人來說感染後癥狀很輕微。通常來說,感染過後如果只是一個咳嗽、鼻炎這些癥狀,好好休息幾天內通常就能好轉。如果病人出現明顯的喘息、發熱持續不緩解的情況,我們還建議醫院到醫院去就診,人偏肺病毒目前來說並沒有特異性的抗病毒治療,一旦確診通常對症進行治療。通常做好隔離、保持很好的社交距離、注意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就能預防人偏肺病毒的感染。

上周,全國哨點醫院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已經達到35.5%,大多數省份流行強度處於中等水平;預計1月中下旬流感活動水平可能會逐步下降。

近期,因擔憂感染流感,不少人在社交媒體分享囤葯經歷,包括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抗病毒藥物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還有不少患者分享自己的感染癥狀,高燒、頭疼、肌肉酸痛、全身無力。今年流感流行強度比往年更厲害嗎?流行的病毒亞型有什麼特點?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副處長王麗萍透露,從監測情況預計,今年冬春季呈現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替或疊加流行態勢,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亞型並不存在“流感疫苗脫靶”“病毒耐葯”等問題。

王麗萍:中國疾控中心國家流感中心對今年流行的病毒亞型抗原性進行了分析,顯示當前流行的毒株跟今年我們的疫苗的匹配是非常好的,接種疫苗是有效的。當前流行的毒株對於抗病毒藥也是敏感的,證明我們的藥物治療是有效的。

張弘進一步解釋,即便感染同一個病毒,不同患者因個人身體狀況不同也可能出現不同癥狀。呼吸道病毒感染後,乏力、頭暈、噁心、食慾下降等都是常見癥狀,部分藥物服用後也可能有一些不適癥狀,目前臨床實踐和疾控監測都未發現新的病毒出現。

張弘:抗感染的藥物通常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一些嗜睡乏力等癥狀,有的病人服用抗病毒藥物後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大便次數增多、腹痛或者腹瀉這種情況。這種胃腸道癥狀、乏力癥狀出現是很常見的。通過這樣的表現,並不能說明我們就有新病毒出現。

同時,針對不少人因擔憂感染而採取“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方法,張弘提醒,對於健康成人和兒童,不推薦“預防性”服藥。

張弘:目前也有很多的檢測方法,如果病人發現是甲流陽性的話,可以使用奧司他韋或者瑪巴洛沙韋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注意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在流感的高發季節,要加強個人的防護,比如公共場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等。對於身體特別弱、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或者病人發生明顯暴露史,比如說家裡多人出現感冒,有的病人可以考慮在沒有出現癥狀前進行藥物的預防,但是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王麗萍表示,對日常體健、免疫力較好的人群,流感一般可以自愈。但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症傾向,應及時就診。同時,“一老一小”、孕婦及慢病患者群體屬於流感高危人群,尤其是要注意防範重症發生。接種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王麗萍:當前處於流感的流行季,針對人群的這種暴露或者發病的存在風險,還是推薦去接種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在流感的整個流行期還是持續有效的,可以減少發病,減少進一步發生重症的風險。對於6月齡以上沒有疫苗接種禁忌的人群,如果現在還沒有接種,還是推薦去及時接種疫苗,那麼仍然是可以起到保護的效果。

疾控部門提醒,預計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為減少疾病傳播、降低疾病危害,日常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與呼吸道傳染病癥狀的患者近距離接觸時做好個人防護。王麗萍特別提醒,春運已經啟動,幼兒、老年人和體弱人群尤其要防範旅途中交叉感染。

王麗萍:對於有出行安排的,無論是訪親探探友還是出境旅行,首先要對目的地的疫情和天氣情況及時的了解;如果在出行前出現了發熱、咽痛等呼吸道的癥狀,建議把出行時間就往後推一推,別帶着病出去走親訪友,等癥狀緩解以後再開始出行。旅途過程中乘坐飛機高鐵等空間密閉的交通工具的時候,像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建議佩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接觸公共設施後注意勤洗手。抵達目的地後,及時更換衣物並洗手、清洗面部,並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建議儘可能居家休息,避免參加聚集性活動,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內公共場所。

來源:中國之聲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支氣管擴張能不能治癒,那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支氣管擴張能不能治癒,那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在醫學的奇妙世界裡,有一種疾病如同取經路上的頑固妖怪——支氣管擴張。不少人天真地以為,把它“打敗”治好後就能高枕無憂,嘿,這想法可就大錯特錯啦!咱今天就結合《西遊記》來講講這支氣管擴張背後的門道。話說這支氣管擴張啊,就像是那盤絲洞的複雜迷宮,一旦被纏上,氣道病變與擴張就成了“既定事實”,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 天天要聞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不僅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健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或不良成分,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增加患癌風險。以下這五類食物,建議大家趕緊少吃!1.
小暑時節防“暑濕”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着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 天天要聞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 天天要聞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 天天要聞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着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