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哪一期就比較危險了

2023年10月25日12:02:05 健康 1119

糖尿病腎病在所有糖尿病併發症中屬於比較嚴重的一種,因為糖尿病腎病根據嚴重程度共可分為5期,當發展進入到3期,就比較嚴重,這個時候,血糖異常給腎臟器官造成的損害已經是不可逆的了,所以糖友在治療糖尿病期間一定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早發現早治療。

第一期。這是糖尿病腎病的初期階段,處在這個階段的糖友腎臟可能會出現水腫情況,體積會增大,但是接受胰島素治療後,情況就會緩解,這個時候,糖友的腎臟功能基本還是正常的。

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哪一期就比較危險了 - 天天要聞

第二期。進入到這個階段,糖友的腎臟開始出現功能損害,但是臨床癥狀比較輕,還不太明顯,血糖控制效果會比較差,同時運動後會出現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哪一期就比較危險了 - 天天要聞

第三期,這個時期比較重要,因為屬於糖尿病腎病的高危期。此時糖友的腎小球濾過率以及血壓都會比較高,想要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可以採用抗血壓治療方式,也可以通過胰島素控制尿蛋白排出量。

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哪一期就比較危險了 - 天天要聞

第四期,糖尿病腎病發展到這個階段,糖友的尿蛋白排出量會比三期多,此外,腎小球濾過率也會持續下降,這個時候醫生主要通過高血壓治療來給糖友控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以保證病程得到延遲。

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哪一期就比較危險了 - 天天要聞

第五期。這個時期是糖尿病腎病的末期,此時腎臟可能會出現腎小球毛細血管堵塞,腎臟開始進入到衰竭階段。

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哪一期就比較危險了 - 天天要聞

所以,各位糖友在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過程中切不可掉以輕心,我們要管住嘴,邁開腿,聽從醫生的囑咐,跟隨醫生的指導,盡量通過積極的飲食、運動以及生活方式等控制手段,安穩度過一生,遠離糖尿病併發症。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你是否也曾疑惑過,為什麼有些人一吃東西就拉肚子?難道真的是所謂的“腸胃虛弱”?其實未必,這種情況背後可能隱藏着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留意以下4種疾病。一、吃東西總拉肚子,真的是腸胃虛嗎? 很多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吃完東西沒多久,肚子就開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馬上就要入伏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長期和抑鬱情緒鬥爭的人,日常生活和治療往往都充滿了挑戰。你會發現,很多抑鬱的老人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影響了。說到底,心裡不舒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以前喜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
國產創新減重藥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輕度脂肪肝 - 天天要聞

國產創新減重藥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輕度脂肪肝

7月7日下午,全球首個GCG/GLP-1雙靶減重藥物——瑪仕度肽(商品名:信爾美)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上海首張處方。該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小英為一位超重並伴有輕度脂肪肝的患者開具這一處方,這也標誌着該中國創新減肥藥物在上海正式落地使用。這名患者今年27歲,身高1米83,體重93公斤,BMI達到27.77,此前在體檢中發...
淚目!工廠打工男子拒絕手術,醫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 天天要聞

淚目!工廠打工男子拒絕手術,醫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在東莞一家電子元件廠的流水線上,38歲的章明正重複着日復一日的裝配工作。2023年初春的一個下午,這個沉默寡言的陝西漢子突然捂住胸口栽倒在傳送帶旁,工友們看見他面色煞白,冷汗浸透了深藍色的工裝。"像有把刀在胸口攪動",這是他被送到東莞市人民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 天天要聞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7月7日電 (鄭江洛)7日晚,由福建中醫藥大學主辦,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簡稱“福州青創”)、海峽青年綜合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兩岸青年共同探討中醫藥研習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