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2023年09月11日16:56:04 健康 1866

2000多年前,始皇帝派徐福東尋“不老葯”以求萬古長春,而近代硅谷富豪同樣痴迷於此,用17歲兒子新鮮血液為自己換血,企圖另類長生。

此外現代還有基因編程技術、細胞衰老清除技術.....可見,古今中外為了能長生久視,探索了諸多方式和手段。而近日,有科學家發現一直“臭名昭著”的尼古丁居然也有“不老葯”的潛質!

中科院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刊發了這項研究,他們發現尼古丁不僅能減少哺乳動物40%死亡率,還可以改善多方面老化表徵。

作為香煙的重要成分,尼古丁這次要“沉冤得雪”了嗎?

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 天天要聞

01 寶藏尼古丁?適當劑量死亡率顯著降低

在中科院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將48隻老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飲食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在實驗組老鼠的飲用水中添加每毫升2微克的尼古丁。

實驗持續6-12個月後,尼古丁“不老特性”顯現!

在老鼠到10月齡後(相當人類50歲),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到16月齡時,在尼古丁干預下的老鼠存活率高達91.%,沒被干預的對照組則僅有54.17%。

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 天天要聞

除了生存率拉長之外,在尼古丁的影響下,實驗組的老鼠隨年齡增長的高糖代謝狀態、炎症等問題都有所緩解。研究人員特別發現,老鼠的心臟、毛髮、肌肉等器官中的端粒長度有所延長。

而端粒是學界公認的九大老化標識之一,其長度與生命體壽命有着直接關係。實驗中老鼠端粒的變化,無疑說明尼古丁的止衰潛力。

然而,要知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死於吸煙相關的人高達400萬,我國就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尼古丁向來是被萬人唾棄,而這項實驗卻給出了完全截然不同的結論,欲意何為?

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 天天要聞

02 “拋開劑量談效果,無異於耍流氓。”

事實上值得注意的是,實驗中尼古丁的劑量僅僅是每毫升2微克。而市場上一支香煙的尼古丁量普遍是1-3毫克,是實驗中尼古丁用量的500倍以上。

因而“過量的尼古丁”才是的導致人類健康的“萬惡之源”。上述研究的主要作者李翔也說到,“尼古丁的劑量界限,需要經歷更為漫長和嚴謹的人體臨床實驗來證明”。

不過,這項實驗卻是給學界提供研究方向,尼古丁不好控制,那就研究其作用根源,再以其他物質替代,“不老”效果也許依舊可以達到。

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 天天要聞

實驗中,尼古丁止衰機制在於其激活了NAD+合成酶NAMPT,從而提升NAD+水平,修復了細胞能量工廠——線粒體的障礙,從而延長了端粒長度。

針對這一點,2021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員曾發現,存在植物中的天然分子“派洛唯”類物質或許有這樣的替代功能。在實驗中,35-60歲的中年男性在其干預下,皮膚、精力、體能耐力等指標有效回溯,端粒相較之前有效延長1倍。

而與尼古丁天然不同的是,“派洛唯”類物質天然存在植物和人體中,並無任何危害,反而針對中老年群體,對身體產有着明顯正反饋,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提振精力。

學界的研究刺激了該物質的市場化落地,自“派洛唯”製品登陸亰-東等平台,迄今已經營收數億。據亰-東後台用戶畫像顯示,70%均為一二線等城市的中年群體,而這與中科院臨床試驗參與者高度重疊。

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 天天要聞

03 “150歲或將不再是奢望,人類要做好長壽準備”

實際上,隨着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除了尼古丁、派洛唯等物質,越來越多的植物大都被發現具備這樣的潛力。

1965年,斯坦福大學科學家Hayflick研究細胞分裂次數推測,人類生命的頂峰是120歲。然而時光來到21世紀,世界最長壽之人——法國Jeanne Calment,離世時她的壽命已經是122歲。

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 天天要聞

不少科學家認為,隨着技術的發展,人類或將能攀登150歲生命“高峰”。一位73歲的網友也坦然認為,“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可以活到150歲。”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你是否也曾疑惑過,為什麼有些人一吃東西就拉肚子?難道真的是所謂的“腸胃虛弱”?其實未必,這種情況背後可能隱藏着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留意以下4種疾病。一、吃東西總拉肚子,真的是腸胃虛嗎? 很多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吃完東西沒多久,肚子就開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馬上就要入伏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長期和抑鬱情緒鬥爭的人,日常生活和治療往往都充滿了挑戰。你會發現,很多抑鬱的老人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影響了。說到底,心裡不舒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以前喜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
國產創新減重藥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輕度脂肪肝 - 天天要聞

國產創新減重藥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輕度脂肪肝

7月7日下午,全球首個GCG/GLP-1雙靶減重藥物——瑪仕度肽(商品名:信爾美)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上海首張處方。該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小英為一位超重並伴有輕度脂肪肝的患者開具這一處方,這也標誌着該中國創新減肥藥物在上海正式落地使用。這名患者今年27歲,身高1米83,體重93公斤,BMI達到27.77,此前在體檢中發...
淚目!工廠打工男子拒絕手術,醫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 天天要聞

淚目!工廠打工男子拒絕手術,醫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在東莞一家電子元件廠的流水線上,38歲的章明正重複着日復一日的裝配工作。2023年初春的一個下午,這個沉默寡言的陝西漢子突然捂住胸口栽倒在傳送帶旁,工友們看見他面色煞白,冷汗浸透了深藍色的工裝。"像有把刀在胸口攪動",這是他被送到東莞市人民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 天天要聞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7月7日電 (鄭江洛)7日晚,由福建中醫藥大學主辦,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簡稱“福州青創”)、海峽青年綜合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兩岸青年共同探討中醫藥研習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