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2023年08月10日17:04:06 健康 1748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難度高,風險大,術中不確定因素多,需要術者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和強大的臨場應變能力,因此被稱為關節外科手術中的“終極挑戰”。近日,南昌市洪都中醫院關節外一科成功為完成一例複雜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

今年70多歲的王大爺早年前因右側股骨頭壞死,一直存在右髖疼痛,於2022年5月份在當地醫院行右側股骨頭壞死行髓芯減壓+富血小板血漿注射手術。然而好景不長,手術後2周,還沒等到髖關節功能痊癒,王大爺在衛生間不幸扭傷導致右髖部疼痛加劇不能站立,於是又到另一家醫院住院治療,診斷為右股骨近端骨折並股骨頭壞死,行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後,王大爺仍感覺右髖部活動後疼痛明顯,在朋友的介紹下,慕名找到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南院關節外一科主任黃志榮求治。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外院第一次術前影像:2021-06-10髖關節MRI平掃提示右側軟骨面下骨質廣泛囊變及股骨頭軟骨面部分塌陷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2022.05.10髖關節X線片提示股骨頭負重區關節軟骨下骨質密度增高,周圍可見斑片狀密度減低區。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第一次手術(髓芯減壓+富血小板血漿注射)複查:2022-05-17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外院第一手術後2周,在家扭傷後CT片(2022-05-26)提示右側股骨近端骨折,骨折斷端移位明顯,髖內翻畸形。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外院第二次手術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複查(2022-06-05)

黃志榮主任詳細詢問了王大爺的病史,並仔細為其查體,發現王大爺起身開步行走時右側髖部及大腿處疼痛明顯右下肢較對側短縮大約2cm臀中肌力量減退髖關節外展、屈曲及內收等多個範圍活動受限。拍攝影像提示,股骨頸近端骨折癒合不良,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假體周圍低密度影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在南昌市洪都中醫院複查右髖關節X線片提示股骨頸近端骨折癒合不良,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假體周圍低密度影

黃志榮主任與王大爺充分溝通病情,告知其目前假體周圍骨折未完全癒合,存在鬆動,右下肢短縮明顯,疼痛劇烈,存在翻修指征,繼續拖延不僅癥狀難以緩解,且易繼發其他關節退變、骨盆傾斜及脊柱側彎等病情,建議王大爺住院接受翻修手術治療。耐心、專業的解答令王大爺對黃志榮主任建立了信任,決定入院接受手術。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術中取出的假體

髖關節翻修手術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假體取出、骨缺損重建、假體與固定方法的選擇等,每一步都與手術是否成功有密切關係。正是由於黃志榮主任團隊術前認真準備及術中精細操作,手術後老人髖關節周圍疼痛明顯改善關節假體位置佳,假體穩定性好,雙下肢基本等長,王大爺的髖關節翻修手術很成功。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髖關節翻修術後複查

住院期間,關節外一科團隊每天都會到王大爺床前進行查房,詢問恢復情況,指導其行各階段的功能鍛煉,幫助恢復髖關節功能,預防深靜脈血栓,協助王大爺早期下地活動。

在專業指導下,術後第三天,王大爺髖關節周圍疼痛明顯改善了,可以扶雙拐下床活動了,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王大爺臉上也有了笑容,王大爺及家屬也是對黃志榮主任團隊非常感謝,更是對南昌市洪都中醫院豎起了大拇指!

如何避免人工髖關節脫位

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因為假體無菌性鬆動、關節假體感染、假體周圍骨折、周圍骨溶解、假體磨損斷裂及關節脫位等各種原因導致的人工假體失效,需要取出失效的關節假體,植入新的關節假體,重建髖關節結構,進而恢復關節功能的一種手術。要想預防人工髖關節脫位,避免翻修術,術後一定要注意以下細節。

注意體位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一定要注意體位。

1.外展與內收

外展 45 度以內安全,內收容易引起脫位,即患肢不過中線。如果需要翻身,則在翻身的時候兩腿間夾個枕頭,確保翻身時及翻身後腿不過中線。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2.外旋與內旋

不能外旋(與手術入路有關),外旋容易引起脫位,伸直腿的外旋也不行。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3.髖關節屈曲

屈髖時身體與大腿的夾角不能小於 90 度,夾角越小越容易脫位,尤其是下床、上廁所、坐着的時候需要注意,可以向後躺着點。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注意生活細節

同時,還需注意以下生活細節:

側卧位時雙膝之間夾枕頭,且盡量避免術側在下;

盡量坐高椅子,不要坐小板凳;

從椅子上站起時,不要向前彎腰;

不要彎腰撿東西;

不要翹二郎腿;

不要盤腿;

坐在床上時,不要彎腰去拉被子。

如何判斷髖關節脫位

教大家一個簡單地判斷髖關節脫位的方法:髖關節能不能活動。如果髖關節活動正常,沒有卡頓感的話,就是沒有脫位;如果髖關節脫位,常伴隨劇烈的疼痛。因此,當髖關節活動正常,又不是特別疼的話,就不用太擔心。如果感覺髖關節活動有卡頓感,且伴有劇烈疼痛,建議立即到專業的骨傷科就診。

提醒: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的病人,建議每年至少複查一次X線片以了解關節使用的情況。

推薦專家

您身邊的家庭醫生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黃志榮

主任醫師、教授、南昌市名醫

關節外一科兼脊柱外一科主任

江西省骨科醫師學會委員,南昌市醫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昌市醫學會運動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從事骨傷臨床30餘年,理論基礎紮實,臨床經驗豐富,擅長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骨傷疾患,尤以骨與關節損傷、脊柱脊髓損傷、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及腰椎管狹窄症等病的診治見長。對髖膝關節置換及翻修、頸椎前後路及脊柱微創等手術技藝精湛,深得患者信賴。

7旬大爺人工關節出現“故障”,精準“翻新”後重新站立 - 天天要聞

王高

關節外一科主治醫師

從事外科臨床工作10餘年,在關節外科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曾赴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進修深造,師從關節大師柴偉教授,主攻髖、膝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技術。研究領域:髖膝骨關節炎、髖關節發育不良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膝關節、股骨頭壞死及老年股骨頸骨折等關節疾患。



來源: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通訊員:邱佩君 曾慧蘭


編輯:黃萌楣

審校:陳師睿

核發:謝濤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 天天要聞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張思弦)近日,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授牌儀式在市中心醫院舉行。市衛健委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9家醫療單位分管領導和相關醫技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市衛健委領導為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心電、影像(放射、超聲)、檢...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肝臟的問題,日子一下子變得特別難熬。你想啊,肝不好,精神萎靡,吃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工作時總是心神不寧,手腳沒力氣。平時朋友聚會,也不敢喝一杯,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身體折騰得夠嗆,心裡那股焦慮和無奈,真的說不出來。尤其是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 天天要聞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很多人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明明按時吃藥、按時治療,焦慮的情緒卻還是揮之不去,整天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人,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小毛病接踵而來,原本想靠點葯和休息緩解,結果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你是否也曾疑惑過,為什麼有些人一吃東西就拉肚子?難道真的是所謂的“腸胃虛弱”?其實未必,這種情況背後可能隱藏着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留意以下4種疾病。一、吃東西總拉肚子,真的是腸胃虛嗎? 很多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吃完東西沒多久,肚子就開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馬上就要入伏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長期和抑鬱情緒鬥爭的人,日常生活和治療往往都充滿了挑戰。你會發現,很多抑鬱的老人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影響了。說到底,心裡不舒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以前喜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