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後,用三道靚湯開啟好胃口!消暑清熱,健脾祛濕

2023年06月24日23:05:04 健康 1982

夏至後,用三道靚湯開啟好胃口!消暑清熱,健脾祛濕 - 天天要聞

中醫認為,夏至節氣(6月21日~7月6日)是陰陽轉換的節點,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俗話說“夏至—陰生”,儘管天氣炎熱,可大自然的陰氣已開始生長。

此時的氣候具有溫度高、濕度大的特點,這樣的氣候容易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變差,使人食慾欠佳,四肢睏倦,還容易熱擾心神,使人心煩易怒,坐卧不安,從而使人體代謝和血液循環加快,導致心臟負擔加重。

一年之中,心脾與夏季的關係密切,夏至高熱夾濕的氣候,容易誘發心臟與脾胃疾病。為此,中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醫生們給大家推薦3款養生湯水,幫大家清心除煩、健脾祛濕,使陰陽順利交接。

靜心湯

材料:

萱草30克,合歡皮15克,百合15克,豬瘦肉150克,小麥30克,茯苓12克,紅棗6枚。

做法:

1.將合歡皮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裝入湯料包中備用。
2.紅棗去核,與萱草、百合、小麥、茯苓分別洗凈備用。豬瘦肉洗凈,切成條狀備用。
3.往鍋中加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
4.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1個小時左右,至豬肉軟爛後即可。

功效:

清心除煩、健脾祛濕。

該葯膳中的萱草又名“忘憂草”,具有清熱利膈、養心解憂的作用;合歡皮、小麥、紅棗有健脾養心除煩的功效;百合、豬肉有滋陰的功效;茯苓有健脾祛濕的功效,整個湯劑平和溫潤,老人小孩都可放心食用。

綠豆老鴨湯

材料:

綠豆50克、老鴨肉500克、薏米50克、紅棗10枚。

做法:

1. 將老鴨肉洗凈,切成塊狀備用;將綠豆、薏米洗凈備用;紅棗泡發去核備用。

2. 將老鴨塊放入開水中焯水去血沫,撈出洗凈備用。

3. 將綠豆、薏米、紅棗、老鴨塊放入燉盅或者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2-3小時。

4. 在綠豆老鴨湯熟煮後,加入適量鹽、味精等調料進行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消暑清熱、健脾益氣。

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去濕、利尿等功效;老鴨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除了清熱解毒的功效外,還有滋陰潤燥、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具有利濕健脾、清熱解毒、降低血脂、幫助減肥等功效,尤其適合經常出現水腫、腹脹等消化系統不良癥狀的人群;紅棗被譽為天然的補品之一,常食用有助於增強體質、補血養心、緩解焦慮、改善睡眠等功效。

薏米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

薏苡仁15g,赤小豆15g,橘皮3g,新鮮鯽魚1 條(約 500g),食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

1. 新鮮鯽魚去鱗、鰓、腸臟,洗凈,備用。

2. 將薏米、赤小豆、橘皮分別洗乾淨,備用。

3. 在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鯽魚及洗凈的薏米、赤小豆、橘皮,改用中火繼續煲1小時。

4. 下少許食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效:

清熱、健脾、利濕。

薏苡仁利水而不傷正,健脾而不滋膩,清熱而不瀉下,滲濕而不峻烈,實屬夏季清熱利濕的佳品;赤小豆被稱為“祛濕第一豆”,它性平偏涼,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的作用;陳皮也是我們常用的食藥材之一,它是溫性的,可以適當中和薏苡仁的涼性,還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使這道湯更適合大多數人群服用。

夏至後,用三道靚湯開啟好胃口!消暑清熱,健脾祛濕 - 天天要聞

來源:中山市中醫院

作者:治未病中心 溫志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 天天要聞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5月25日,足球記者馬德興介紹了武漢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難情況,並認為,這個女足亞冠冠軍對目前正處於低谷之中的中國足球、中國女足而言,這無疑是輸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顯得彌足珍貴。馬德興:從2024年開始,武漢江大女足的整體實力就因為足協推出的女足俱樂部“投入帽(即年度總投入不得超過3000萬元)”“工資帽(含獎...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 天天要聞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時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豐滿多汁。桑葚的吃法頗多,可洗乾淨後直接生吃,還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別百搭。桑葚的營養 膳食纖維桑葚的膳食纖維含量在水果中屬於優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 天天要聞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幽門螺桿菌(Hp),被稱為藏在胃裡的“隱形殺手”。它是一種寄生於胃黏膜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至60%,且呈現高致病率、高耐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徵。傳統經驗性治療方案因缺乏針對性,易導致治療失敗、藥物副作用疊加及耐藥性...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