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對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率的益處

2023年02月07日23:53:02 健康 1718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曹瑋等人2023年1月發表於雜誌“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 8.786)上的文章“ Benefits of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對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率的益處:更新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劉曉笙,張越倫,陸蓮鳳,李小迪,吳苑妮,楊洋,李太生,曹瑋*

1

研究背景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簡稱IVIg)製劑是一種具有多功能免疫調節特性的純化血液製品。IVIg療法具有免疫替代與免疫調劑的多重功效,低劑量IVIg可作為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替代治療,大劑量IVIg在自身免疫疾病與難治性和危重感染中的應用廣泛。目前,IVIg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臨床益處仍然存在爭議。本研究通過薈萃分析更新已有的臨床證據,評估IVIg對於COVID-19的療效和安全性。

2

研究方法

系統檢索Embase,PubMed,ClinicalTrials.gov,WHO COVID-19冠狀病毒疾病的全球文獻,Cochrane對照試驗中央註冊庫,Scopus,Web of Science,medRxiv,bioRxiv和ArXiv等多個數據庫。搜索的關鍵詞包括”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mmunoglobulin”、“intravenous Ig”、“IVIg”、“IgIV”、“COVID-19”、“2019-nCoV disease”、“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和“SARS-CoV-2”。檢索策略旨在包括所有研究IVIg對COVID-19的隨機對照試驗與回顧性研究。從符合條件的研究中提取的數據包括研究類型、疾病嚴重程度、人口統計數據、出版年份、研究地區、樣本量、性別比例、平均年齡、高血壓或糖尿病發病率、激素使用百分比、IVIg日劑量、使用時長等信息。主要結果為住院患者的總體死亡率,次要結果包括住院時長、機械通氣的需求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對於薈萃分析,使用亞組分析以及meta回歸分析判斷研究的異質性,使用試驗序貫分析方法量化數據的統計可靠性,使用GRADE 方法來判斷證據的確定性。

3

研究結果

17篇研究被納入薈萃分析,包括了5項RCT研究與12項回歸性隊列研究。一共納入4711名住院的COVID-19患者,其中1925名(40.9%)接受了IVIg治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37-68歲不等,男性比例33.0%-94.9%不等,高血壓患病率20.2% 到 58.5%、糖尿病患病率11.5% 到 53.0% 不等,且不同研究的IVIg 使用劑量和持續時間差異較大。

薈萃分析發現,IVIg組與對照組在全因死亡率(RR= 0.89 [0.63, 1.26], P= 0.53; I2 = 75%)、住院時長(MD= 0.29 [-3.40, 6.44] 天,P = 0.88;I2 = 96%),機械通氣需求(RR= 0.93([0.73,1.19],P= 0.31;I2 = 56%),或不良事件發生率(RR= 1.15 [0.99,1.33] , P= 0.06; I2 = 20%)均沒有顯著差異。

Meta回歸發現,IVIg日劑量在單因素與多因素分析中均展示出了顯著性,被認為是影響死亡率的危險因素。亞組分析發現,高劑量IVIg(高於0.4g/kg/天或高於15g/天)可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風險(RR= 0.33 [0.13, 0.86],P= 0.02,I2 = 68 %;確定性低,圖1),而對危重型或者普通型的患者無明顯療效。TSA分析的結果表明,累積Z-曲線的統計量既沒有越過無效性界值,也暫未達到統計所需信息量的臨界值。因此,需要更多高質量的研究來確認高劑量IVIg療法對重症COVID-19患者的療效。

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對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率的益處 - 天天要聞

圖1 重症新冠患者使用大劑量IVIG的死亡率變化

4

研究結論

本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發現IVIg療法未能改善COVID-19患者整體死亡率、住院時間或機械通氣的需求。亞組分析發現高劑量IVIg可能會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率,對危重型與普通型的患者無明顯益處。


討論


在過去三年中,應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 COVID-19 的臨床益處仍存在爭議。李太生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先報告了大劑量 IVIg 治療COVID-19 患者的臨床結果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 和隨後的回顧性研究 (Front Immunol. 2021)。在此之後,國內外陸續開展了不同臨床試驗。站在疫情形勢已經向好的當下,有必要對已有的臨床證據進行更新與總結。

本研究首次證明大劑量 IVIg 治療與重症 COVID-19 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之間的關聯(RR,0.33;95%CI,0.13-0.86;確定性低),而對危重型或普通型的患者無明顯獲益。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大劑量IVIg治療可能有益於特定的新冠患者。不過,由於研究數量有限,且不同研究之間存在高度異質性,此結果應謹慎解釋。未來應整合更多樣本的臨床試驗數據,以確定IVIg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的適當劑量和最佳時機。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 天天要聞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說到“健康水”,你腦子裡會浮現什麼?是清晨一杯溫開水,還是晚飯後一杯淡茶?可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飲料,它看似健康,其實卻是“偽裝者”,不僅會促炎、促癌,還會悄悄加劇你的焦慮——你還會相信它嗎?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今天要揭開的,就是:“果汁飲
“AI老中醫”望聞問切,折射廣東醫療賽道“新布局” - 天天要聞

“AI老中醫”望聞問切,折射廣東醫療賽道“新布局”

清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數智門診里,患者鄧先生坐在四診儀前,這台設備搶先一步完成了“望聞問切”——它既可捕捉舌苔的毫釐變化,亦可描摹脈搏的陰陽浮沉。根據之前的智能預診,短短數分鐘,一份融合中醫辨證思維與西醫循證邏輯的診療方案已然傳輸到醫生的電腦屏幕。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全國首個全流程中醫數...
全科服務進濠江,南科大醫學院用青春護航健康路 - 天天要聞

全科服務進濠江,南科大醫學院用青春護航健康路

為應對汕頭市濠江區達濠街道留守老人慢性病高發、兒童醫療資源匱乏及環衛工人健康保護意識薄弱等問題,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團委聯合龍華區人民醫院,於6月23日至25日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百千萬工程”下鄉義診服務行動。本次活動由醫學院團委書記李琳童帶隊,醫學院研究生張瑩和本科生汪心迪同學為隊長與龍華區人民醫院全科醫...
南科大醫學院開展“百千萬工程”義診行動,為基層居民送上“健康大禮包” - 天天要聞

南科大醫學院開展“百千萬工程”義診行動,為基層居民送上“健康大禮包”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團委聯合龍華區人民醫院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百千萬工程”“下鄉義診服務行動”。本次活動由醫學院團委書記李琳童帶隊,醫學院研究生張瑩和本科生汪心迪同學為隊長與龍華區人民醫院全科醫生皮貴榮、陽堅、莫海霞共同參與和指導各項工作。本次活動聚焦“防-治-管”一體化全科服務,涵蓋健康篩查、義診...
“手掌割傷,醫生讓檢查前列腺等”,最新回應 - 天天要聞

“手掌割傷,醫生讓檢查前列腺等”,最新回應

近日,江蘇宜興一患者自稱前往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時被“過度檢查”一事引發關注。7月1日,南都記者向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求證,接線人員稱醫院內部正在處理之中,目前涉事醫生已暫停出診;宜興市衛生健康委回應南都記者表示,目前針對該事件已在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