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裡時間長了,尤其是在癌症住院科,生離死別的情況也會見到不少,幾乎每隔幾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患者被查出癌症,然後爆發出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些會沉默寡言;有些則情緒崩潰痛苦,甚至有人會責怪自己的父母,將癌症遺傳給了他。
雖然這樣的行為有些偏執和不孝,但從專業醫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的。研究表明,大約有八分之一的癌症,其實真的是父母所帶來後代的“定時炸彈”。
1/8癌症可能來源於父母,癌症幾率一出生就決定了嗎?
在2020年10月,美國醫學會腫瘤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由梅奧診所學報所編纂的論文,通過新的實驗數據和理論支撐,揭露了癌症新的真相。
在論文中描述到,梅奧診所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將近3000名患癌受試者進行基於癌症基因的相關檢測,並且綜合所有和癌症有關的可遺傳基因突變進行觀察。
結果顯示,在不同的癌症種類培養模型中,例如乳腺癌,腸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均存在一定數量的癌症可以穿基因突變,平均佔比在八分之一左右。所以,對於特定種類的癌症患者而言,如果說有八分之一的癌症是父母帶給你的,反而是有幾分科學道理的。
但這並不是我們責怪父母的理由,癌症並非是一出生就決定的,人類繁衍了兩千多萬年,任何人的基因群組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癌症基因,先天因素在患癌佔比中是很低的,之所以會被查出癌症,更多的依舊是後天日常生活方面的不足。
後天因素佔據患癌風險的90%!改掉不良習慣是預防癌症的第一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和研究,癌症風險主要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組成,而後天因素佔據90%的癌症風險。
所以,與其抱怨父母祖輩可能存在癌症基因或病史,不如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改掉增加癌症風險的不良習慣:
首先,抽煙飲酒要堅決改正
抽煙,喝酒,是造成肺癌,胃癌,肝癌這三種常見癌症最主要的原因。煙毒和酒精在進入身體以後,會迅速地累積毒素刺激器官和組織病變,從而形成癌症。尤其是對於5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身體因為衰老而免疫力下降,抽煙喝酒所影射的癌症風險也會更高,積極改正。
愛吃燙食的朋友要糾正觀念
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食管癌患者,存在長期吃燙食的經歷。在老一輩的觀念里,吃燙食可以暖胃,避免寒症的出現,但同時,過高的溫度在進入口腔,食道以後,也會導致粘膜受到刺激破損,形成炎症,甚至增加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風險。
一般情況下,口腔和食道最高承受溫度在60度以下,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愛吃燙食的朋友要糾正觀念,避免造成損傷和徒增癌症風險。
再忙也不能偷懶不運動
對於現代人來說,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緊湊,很難有人能抽出時間運動了,久而久之,不少人都養成了久坐且不愛動的習慣。但是,運動在抗癌防癌方面的好處很多,一方面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另一方面能強化身體的抗氧化力,通過延緩衰老的方式預防癌症。無論再忙,也要改掉偷懶不運動的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跑跑步,做做操,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想要預防癌症,並不是依靠怨天尤人的方法就可以的,積極行動起來,從改善生活惡劣習慣入手,來完善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因為先天因素,導致患癌風險比他人更高的“高危人群”,對預防癌症,糾正惡習更要重視。
3類人天生患癌風險更高,更要注重改善生活惡習
家族中存在癌症病史。雖然先天因素在患癌佔比中不高,但如果家族存在癌症病史人群,相比於同齡人的癌症風險依舊會高出一些,為了身體健康,拒絕癌症,更要積極做好預防。
陽虛體質人群身體素質較差,可能部分人因為早產或者幼年營養不足造成的,包括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效率等方面都比較緩慢,這意味着免疫系統沒有辦法高效率地運轉,癌症風險也會比同齡人更高,更要做好預防癌症的措施,並且及時且科學地補充營養。
長期情緒抑鬱,也可能和癌症風險有關,如果一個人天生情緒避免負面沉悶,細胞活性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降低,身體素質下降,也有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樂觀面對生活,也是預防癌症的一種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癌症可能存在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決定權”,其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解清楚自己的潛在癌症風險,提前做好相應的生活調整並定期篩查,依舊有機會避免癌症隱患,生活才是健康的基礎,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並重視。
參考資料:
[1]張明智. 一人確診可能全家患癌?癌症和生活習慣有關嗎?[J]. 老年健康, 2021(7):2.
[2] Comparison of Universal Genetic Testing vs Guideline-Directed Targeted Testing for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Cancer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