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歲的陳晨(化名),是一名6年級的學生。
男孩胸痛
在一年前的一節體育課上,陳晨不慎摔倒,胸部撞擊到了台階上,胸部疼痛難忍,於是老師立馬聯繫家長帶着陳晨去了醫院。
經過檢查,陳晨並無大礙。但是家長不放心,於是又讓做了一個胸部CT,結果異常的外傷沒發現,但是卻發現陳晨的肺部有一個5mm左右的磨玻璃結節。
當時醫生說道:肺部結節很常見,多病因不明,像陳晨這種直徑很小的結節,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事後,陳晨的胸部疼痛很快小時了,無痛無癢的,看着活蹦亂跳的陳晨,家長也就把這個肺部結節給忘得乾乾淨淨。
然而,事情就在今年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今年陳晨的外婆在年度體檢中發現,曾經毫不起眼的肺結節已經變成了4cm大小的陰影。原來,陳晨的外婆早在兩年前的體檢中也發現過肺結節,每年都體檢的她並沒有注意這個結節的變化,沒想到今年突然變得這麼大。
CT發現異常
醫生當時一看,結節直徑4cm,且邊緣呈現毛刺狀,磨玻璃樣改變,隱約間覺得這個結節不是什麼好東西,於是建議進一步檢查。
那曾想,進一步檢查很快確認了這個結節,竟然是肺癌。
好在發現及時,周圍淋巴結並沒有發生轉移。醫生通過微創手術為陳晨的外婆完全切除了這個癌組織,術後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
經歷了一場手術,陳晨的媽媽很自責,如果早一點重視這個結節,那麼自己的母親就不會受手術這個罪,還冒着癌症轉移的風險。
想到這裡,陳晨的媽媽突然想到陳晨在一年前也查出過肺結節,於是趕緊把去年拍的片子拿給了醫生看。
肺結節
結果醫生一看到片子,結合陳晨外婆的病史,醫生當即建議立刻帶陳晨進一步檢查,因為像陳晨一家這種具有家族遺傳性的結節,還是有高度癌變的可能性,儘管陳晨年紀還小,但是這種風險冒不得,還是得及時檢查才好。
果不其然,在為陳晨進一步檢查時發現,只見陳晨的肺部結節已經發生了改變,肺結節緊貼肺膜,胸膜似牽拉,一切徵兆都指向了那個不好的結果——惡性的可能性很大。
醫生從多年的經驗判斷,需要立即手術,而且是越快越好。
由於有陳晨外婆鮮明的例子擺在面前,陳晨的父母絲毫沒有憂鬱,立刻安排陳晨進行了手術,術後病理果然如醫生所料,是早期的肺腺癌。
同外婆一樣,由於及時手術,術後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
兩個親人,都因為肺部結節不重視,然後後知後覺地發現了肺癌,幸虧及時手術,避免了進一步的惡化,一家人後怕之餘也有一絲絲的慶幸。
微創手術治療
那麼,年紀那麼輕的陳晨怎麼會肺癌了呢?
其實,在很多人眼裡,肺癌都是中老年性的疾病,或許和孩子扯不上關係。可是別忘了肺癌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家族遺傳性。陳晨的外婆因為肺結節而發現肺癌,而陳晨則是因為意外發現肺結節之後進一步檢查發現肺癌,看似毫無關係,但是陳晨卻和其外婆有血緣關係,這就是遺傳,就是肺癌的可怕之處。
正常情況下,肺結節的性質,與其大小、密度和形狀有很大關係。大多數情況下,發現的肺結節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但是對於以下這些肺部結節,需要引起重視:
①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結節直徑大於等於1cm;
②肺結節周圍不光滑,有毛刺和分葉;
③結節內部陰影密度不均勻,為實性結節或混合型結節,患者長期吸煙;
④有肺癌或肺惡性結節家族史的。
對於5mmI以下的肺結節,一般一年複查肺部CT即可,5-8mm的肺結節半年需要複查一次,而8-10mm的肺結節則三個月就要複查一次。
肺腺癌
肺癌,作為死亡率都第一的癌症,曾經長期佔據癌症的排行榜首位,是全球公認的第一大癌症。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顯示:僅2020年全球新發肺癌患者220萬,僅次於乳腺癌,而死亡率則高居第一,達到180萬。
近些年來,由於生活環境的因素、城市工業化不斷推進,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吸煙喝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因素等等,讓肺癌的年輕化趨勢不斷增加,肺癌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
所以發現肺結節後,應當按照醫生評估建議,及時進行複查,如果短時間內結節發生明顯增大,應當及時手術治療。
(僅供科普學習,不作為臨床診療依據,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