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逐漸轉涼,很多患者給我留言,說睡眠變差了,總是心慌,渾身難受,有沒有什麼辦法?
當然有了,不過,還是那句話“辨證施治”,每個人體質不同。
還是老樣子,給大家講一個醫案故事,大家可以來看一看,希望能幫助到你們,更加了解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
張某,女,年紀48歲,主訴頭暈目眩,多汗,身子弱。
但,突然有一天發生昏厥,不省人事,血壓也低得可憐,高壓80,低壓30多,可以說到了危急關頭。
正好,急診大夫在,經過搶救,算是緩了過來。
可是,從那以後,該患者就出現了諸多的毛病,心慌氣短,頭暈目眩,沒有精神,總是想睡覺,愛出汗(夜間多)。
該患者也經過系統的治療,效果不理想,也吃過中成藥“歸脾丸”,全部都沒有效果。
最終,患者找到了我,讓我幫忙看看。
刻診,關脈弦數,尺脈沉細,有力,無舌苔。
結合癥狀,但見——
石決明,龜甲(打),珍珠母(打),酸棗仁,女貞子,白蒺藜,懷牛膝,地骨皮,茯神,知母,炙甘草,川芎。
水煎服,每日一劑。
患者服用月余,諸症好轉,人也開始變得有精神,但,唯一一點就是心慌疲勞感還有。
此時,就以“滋養陰血”為主,將方劑製作成藥丸服用,進行善後。
最終經過3個月的調理,諸證悉平,基本恢復正常。
下面,我就帶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該患者沒有舌苔,關脈弦數,尺脈沉細,有力。
沒有舌苔,說明體內“陰虛有熱”。
關脈弦數,說明肝氣不順,脈道緊張,弦而數,說明有熱,熱迫血行。
尺脈沉細,說明氣血虛,脈道不充,但是尺脈有力,就說明肝腎之氣尚在,問題不大。
結合癥狀,就能看出來,該患者屬於“心肝陰血不足”導致了體內有虛熱。
患者的心慌氣短,頭暈目眩,就是因為心血,肝血不足所致。
多汗是因為心神失養,也就會出現半夜驚醒,睡不好的現象。
那,這個時候就需要“滋補心肝陰血、清虛熱、疏調肝氣”。
方子中的“石決明,珍珠母,白蒺藜”這3味葯,是用來平抑肝陽,梳理肝氣用的。“酸棗仁,女貞子,龜甲,川芎”這4味葯,是用來滋補陰血,疏調肝血所致的。“地骨皮,知母”這2味葯,是用來清理體內的虛熱,養陰津的。“牛膝”這1味葯一方面引熱下行,一方面有能夠益補肝腎。“茯苓”這一味藥用在此處是用來安神的。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用藥思路,可以說非常的簡單。
此時,很多人就問了,是不是又是那個“方子”的加減方。
沒錯!該方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所記載的“酸棗仁湯”,主要作用是“安神,助眠”的,也被稱為“引魂湯”。
為何被稱為“引魂湯”,中醫講“心藏神,肝藏魂”,當一個人出現了“心肝陰虛”的時候,神魂都會不安,因此就會煩躁,心悸心慌,頭暈目眩。
那麼就需要用“酸棗仁湯”把丟掉的“魂”給引回來。
這麼說,是不是就清楚得多了,那麼,有人還會問,什麼時候能用這個“酸棗仁湯”呢?
我的建議是,中醫辨證後,判斷癥候再用,這樣才更加的科學,安全。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有什麼不懂的,也都可以向我諮詢。
我是@心血管專家羅繼紅,您身邊的心腦血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