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微門診》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補陽還五湯。
這是一張很威武、很實用的方子。在中國人千百年來和疾病作鬥爭的歷史中,這張方子好像一面旗,始終在烽火連天處,烈烈招展。
現在,我們仔細觀察醫案里,患者用到的方子。你會發現,它就是在補陽還五湯的基礎上,加入牛膝、菖蒲、膽星,以及丹參。
為啥這麼用呢?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
你看,這個患者,就診當時,脈弦滑,苔膩,喉嚨里總有痰。這說明啥?是不是痰濁蘊積於內啊?患者屬於痰盛之體。
也是因為有痰濕,氣機不暢,所以患者反覆覺得胸悶。
同時,你再看,患者的舌邊,有紫斑。紫斑說明啥?說明血瘀啊。
到這裡,我們就懂了,現在患者是痰淤互結。既有痰濁蘊於體內,還有淤血阻滯經脈。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患者出現痰淤互結的呢?
這裡,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因素,就是氣虛。氣為血之帥,氣的輸布又是津液輸布的動力。所以,當氣虛的時候,血液不行,形成血瘀。津液輸布失常,形成痰濁。
也許你會問了,醫案里的患者,氣虛的特徵並不顯著啊,為啥說一定是氣虛呢?
這個,就要從患者的偏袒說起了。你發現沒有,中風半身不遂的患者,患側身體是無力的。這個,在我們中醫看來,就要考慮一種可能,是氣虛所致。當然,這個事兒不絕對。不過臨床觀察,確實有眾多此類患者。這類人,往往脈細澀,或脈滑,舌苔不黃不燥,偏於白膩或薄白,舌質偏淡。
可以說,上文醫案里的患者,結合舌脈和全身特點,基本可以斷為氣虛血瘀,兼有痰濕阻絡。因為他的舌象,屬於薄膩苔,不黃不燥,舌質不紅,沒有痰熱內蘊和肝陽暴亢的問題,故而,可以視作氣虛血瘀所致。
這個時候怎麼辦?就得益氣活血,外加化痰開竅。
實戰中,醫家也是這麼做的。補陽還五湯下去,黃芪補氣,當歸、赤芍、紅花、桃仁、川芎用於活血。然後,用膽星、菖蒲化痰開竅。丹參用下去,可以活血養血,為患者寧心安神。牛膝用下去,可以輔助通經活絡。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讀者朋友,通過這個醫案,你應該對補陽還五湯的用法要點和思路,有一個深刻解了。它的確是改善中風偏癱的良方,前提是應用準確。它應對的,一定是氣虛血瘀。你若有嚴重高血壓,證屬陰虛陽亢、陰虛血熱,那就不能用。它的主治癥候,再說一遍,就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脈細緩無力、舌淡苔白,小便頻數或者遺尿失禁。
總之,補陽還五湯,值得我們牢記。尤其是當下,心腦血管疾病高發之際,我們更應該對這些古老而實用的方劑,作以了解。非專業讀者,你要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專業讀者,我們得反覆揣摩。可以這麼說,在腦中風後遺症的康復治療中,補陽還五湯還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常常能給人帶來意外驚喜。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