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2025年05月13日10:43:06 健康 1016

很多人聽到“番茄能防腦梗、防糖尿病,還能降低死亡率”時,下意識覺得太誇張。一個普通的蔬果,真能有那麼大的作用?這事一查才發現,不止一家研究機構說過這事,數據擺在那裡,誰也抹不掉。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曾發布一項長期隨訪研究,該研究歷時12年,隨訪對象近5萬人。每天吃番茄的人,腦卒中發生率下降了約26%,心梗減少了19%,全因死亡率下降幅度在14%左右。這不是簡單的“健康人群更愛吃菜”,研究剔除了運動、收入、體重、吸煙等因素干擾,結論清晰。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但這事更有意思的地方,不在番茄防病,而在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干預能力。很多人聽說番茄有番茄紅素,說得好像只要補了這個成分,身體就自動變好了。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可實際臨床試驗里發現,吃番茄紅素膠囊的效果,遠比不上吃新鮮番茄。這說明問題不在單一成分上,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一整套協同機制,而不是某一個明星化合物。這種飲食干預的潛在複雜性,常常被人忽略。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血管健康:番茄的“守護神”

先看血管。番茄里的類胡蘿蔔素黃酮類化合物、維生素C、多酚等成分,對內皮細胞功能有強效保護作用。研究發現,這些物質能增強一氧化氮合成,幫助血管舒張,減少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芬蘭的一項對比實驗發現,血漿番茄紅素濃度在高位組的人群,頸動脈厚度平均比低位組低了0.15毫米。這種差值不大,但在臨床上足以決定一個人10年後的腦梗風險是30%還是18%。也就是說,番茄的吃與不吃,在大樣本數據上,會反映成統計意義上的生死差距。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血糖調節:番茄的“幕後英雄”

再看血糖。很多糖尿病前期的人覺得,控制血糖就是管住嘴,少糖、少脂、多運動。但忽視了一個關鍵點——胰島細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是糖尿病發生的前兆之一。番茄里的抗氧化成分,可以直接在細胞水平降低氧化應激水平。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入200克番茄,連續8周後,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0.8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下降了約0.4%。這雖然不足以替代藥物,但作為飲食支持,已經有了明確作用。糖尿病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而是在每一次胰島細胞努力調節失敗中慢慢失控的。番茄的作用,是幫這些細胞延長“抗爭壽命”。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腸道菌群:番茄的“微生態調節器”

再說個容易被忽略的事。番茄對腸道菌群有特別的調節作用。很多人對益生菌、膳食纖維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關注到多酚類化合物的微生態影響。番茄含有大量可被腸道細菌轉化的植物化學物,研究顯示,它能促進乳酸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增殖,同時抑制條件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梭狀芽孢桿菌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這種菌群結構調整不是即時反應,而是長期飲食習慣積累的結果。腸道菌群一旦平衡,就能通過免疫調節、炎症控制,間接影響胰島功能、血脂代謝、甚至情緒波動。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是單一病,其實背後牽扯的是整個免疫和代謝體系,而腸道菌群正是這個體系的樞紐。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番茄的“精準營養”:因人而異

也不是所有人吃番茄都有效果。有研究發現,番茄對不同基因型人群的影響差異明顯。特別是APOE ε4攜帶者(這類人群心腦血管病和阿爾茨海默風險更高),吃番茄的保護作用表現得更突出。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原因可能在於這類人群本身氧化應激水平更高,更容易被番茄中的抗氧化成分調節。這種精準營養的方向,正在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也逐漸推翻了“營養補充無差別有效”的老觀念。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番茄的“正確吃法”:科學勝於自然

很多人搞不清,為什麼一個簡單蔬果會跟死亡率扯上關係。其實,全因死亡率的變化,最根本的變量還是慢性病控制。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番茄不直接延長壽命,但它能通過系統性的調節機制,把多個疾病的風險同步拉低。這才是它真正的價值——不是藥效,而是維持系統穩定。就像建築不是靠哪塊磚頭撐起來的,而是靠結構合理,番茄的“功能性”,就屬於結構級別的調節作用。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可有個被忽略的點值得深挖。很多吃番茄的人,不一定真得到了它應有的好處。有個關鍵在於番茄的加工方式。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物質,只有在有油脂、加熱的條件下吸收率才顯著提高。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生吃番茄時,吸收率只有10%左右,而做熟之後配合橄欖油,吸收率能達到30%以上。這也是為什麼地中海飲食模式下番茄的健康效應更明顯。那種一口咬個生番茄、追求“原生態”的做法,反倒限制了它的營養發揮。健康食品也要講究“吃法”,不是越自然越好,而是越科學越好。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番茄與藥物代謝:潛在的交互作用

另外,有一個冷門的角度更值得說——番茄攝入可能影響藥物代謝。它對肝臟CYP450酶系統存在輕微抑制作用,這或許會致使部分藥物的血葯濃度發生改變。有小樣本研究發現,番茄攝入量高的老年人群中,他汀類藥物代謝速度稍慢,血葯濃度略升高。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這雖然在常規劑量下問題不大,但提示一個新方向——食物和藥物之間的交互可能遠比我們已知的複雜。長期飲食干預可能讓藥效產生細微漂移,這在高齡慢病患者中,可能是個變量。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農藥殘留:不必過度擔憂

也有人擔心農藥殘留問題。番茄種植過程中確實會使用農藥,特別是大棚栽培時病蟲害高發。但這並不能直接否定番茄的健康價值。解決方式也不複雜:清洗、去皮、選正規渠道。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2022年檢測了市售番茄的農殘情況,超過98%的樣本都在安全標準內。問題不在番茄本身,而在管理。大眾要的不是嚇唬人的輿論,而是靠譜的食安機制。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飲食文化差異:番茄的“正確打開方式”

很多健康觀念的形成,其實和文化結構有關。亞洲人長期主張“以穀物為主”,蔬果被當成輔助。西方推崇“食物多樣性”,番茄、洋蔥、橄欖油是基礎搭配。這種飲食結構的差異,早就埋下了慢病風險的分布差距。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美國農業部的統計里,成年人每天攝入蔬果總量在300克左右,其中番茄製品佔了將近四分之一。中國人的蔬菜攝入量雖然看似更高,但加工方式以爆炒為主,高溫油炸破壞了大量敏感營養成分。就這一點上看,番茄不是多吃了沒用,是吃錯了方向。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結語:健康,是身體的“真實反饋”

飲食干預,從來就不該是口號,它需要一點試錯精神,也需要觀察自己身體的真實反饋。真正的健康,不是吃了什麼,而是身體在吃之後,有沒有“對上號”。番茄的健康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營養成分,更在於它如何與我們的身體系統協同作用。下次再吃番茄時,不妨多想想它的“正確打開方式”,讓健康從“吃對”開始。

醫生:每天吃番茄的人,腦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齡人低?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共鳴共行!一場全民健康科普的雙向奔赴 - 天天要聞

共鳴共行!一場全民健康科普的雙向奔赴

來源:【大河健康報】□記者 安偉 張馨月 實習生 陳俐穎 文□記者 王曉偉 孟蕾 圖7月5日至6日,第七屆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賽分主題展演活動在河南省科技館盛大舉行,以科普之力點燃健康熱情。本屆大賽精心設置五大主題專場,193部精心打磨的科
NSR丨北京中醫藥大學徐安龍揭示雙苄基異喹啉生物鹼重塑“免疫代謝”抵禦病毒感染機制! - 天天要聞

NSR丨北京中醫藥大學徐安龍揭示雙苄基異喹啉生物鹼重塑“免疫代謝”抵禦病毒感染機制!

膽固醇代謝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已被充分研究,但是這種膽固醇介導的免疫代謝是否以及如何被特定的小分子調節,對於尋找新的抗病毒療法是特別有意義的。2025年6月16日,北京中醫藥大學徐安龍、賈鑫、王遙共同通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7.1)在線發表題為“The phytochemical alkaloids orchestrat
酒店光腳洗澡會感染HPV?真相來了!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酒店光腳洗澡會感染HPV?真相來了!醫生提醒

近日,一則“酒店光腳洗澡感染跖疣病毒”的新聞引發關注,不少朋友擔心。還有網友分享自己或身邊人的類似遭遇提醒大家引以為鑒酒店光腳洗澡能感染HPV?這種由HPV感染的跖疣病毒是什麼?真能通過接觸浴室地板傳染嗎?出門在外還能安心洗澡嗎?“跖疣病毒是生長在足底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尋常疣,是HPV感染皮膚或黏膜引起的良性...
愛點亮世界,23歲唐氏綜合征患者重見光明 - 天天要聞

愛點亮世界,23歲唐氏綜合征患者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7月6日訊(全媒體見習記者 袁紅霞) “能看得清我了吧,開不開心?”7月6日,長沙市第二福利院的活動室里,23歲的果果(化名)聽到副院長沈雪芝的詢問,用力點了點頭,臉上掛着純真的笑容。在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的幫助下,他成功完成了白內障手術,眼前模糊的世界逐漸清晰。果果是一名唐氏綜合征患者,在長沙市第...
在藥店購同一款葯,為何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價格更高? - 天天要聞

在藥店購同一款葯,為何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價格更高?

“一款藥物為何兩種價格?”近日,來自重慶的鄧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在位於重慶銅梁區的一家藥店購買三黃片(葵花),店員告知售價為18元一盒,結賬時,鄧女士掏出醫保卡準備付款,收銀員見狀提醒她,刷醫保個人賬戶比付現金貴,需要支付26元。對此,鄧女士當即提出了質疑,得到的回復是“價格一直就不一樣”。面對明顯不合...
中醫人私藏!34味“藥性之最”中藥,對症養生太絕 - 天天要聞

中醫人私藏!34味“藥性之最”中藥,對症養生太絕

在中藥的龐大世界裡,每種藥材都有獨特“本領” 。整理出 34 味“藥性之最”中藥,從止血到養腎,涵蓋多種功效,對症養生超實用,中醫愛好者、養生達人必看~ 一、補益類:補出滿滿元氣 補陽之最:鹿茸,給陽虛體質添火力,溫補腎陽超厲害 。
荔枝時節的跨國醫緣:中西醫結合為荷蘭患者驅散腰腿痛陰霾 - 天天要聞

荔枝時節的跨國醫緣:中西醫結合為荷蘭患者驅散腰腿痛陰霾

7月的廣州增城,荔枝紅透枝頭。來自荷蘭的運動愛好者安妮(化名)捧着剛摘下的糯米糍荔枝,臉上卻難掩因腰腿痛帶來的愁容。誰料想到,這場跨越亞歐大陸的旅程,竟讓她在嶺南之地,邂逅了驅散數月病痛的“東方智慧”。10分鐘微創術:針尖上的“精準狙擊”近日,增城區中醫醫院骨傷二科(脊柱骨科)診室里,安妮扶着腰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