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胰島素,還有很多人提到胰島素一臉憂愁,非常擔心注射胰島素會上癮,可能需要過上整日打胰島素的日子。
胰島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加速葡萄糖的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和貯存,並能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脂肪控制,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因而能使血糖降低。
此外,胰島素能促進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分解時酮體生成,減少糾正酮症酸血症的各種癥狀,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蛋白質分解胰島素和葡萄糖同用時,可促使鉀從細胞外液進入組織細胞內。
那麼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注射胰島素嗎?雖然注射胰島素可以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只要是藥物就會有副作用,那麼長期注射胰島素會有哪些危害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01
首先了解一下,胰島素的作用原理是什麼?
胰島素多是通過DNA重組技術,對人胰島素類似物的氨基酸序列進行修飾,以便它能和人體內的胰島素受體進行結合,從而模擬人胰島素的功能和作用,對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的糖尿病患者,起到外源性補充胰島素的作用,發揮降低血糖的功能。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有效手段,被廣泛用於12型糖尿病和妊娠,分娩手術等特殊時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根據胰島素在體內起效快慢和維持時間的不同,又可將以短數分為短效、中效、長效等,不同的胰島素,它的使用方法和適應症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應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時,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1、胰島素能夠促進身體內蛋白質、脂肪的合成,而且也能抑制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是糖異生的原料,進一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2、胰島素也能促進糖原的合成,吃東西以後,胰島素會促進血糖轉變為糖原儲存起來,以免出現血糖增高的現象,所以胰島素能夠避免餐後血糖增高的現象。
3、胰島素還可以促進各組織器官對葡萄糖的消耗,使血液當中葡萄糖的含量降低,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胰島素通常適用於長時間血糖控制不好,一型糖尿病的患者。
02
長期注射胰島素有哪些副作用?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
1、低血糖反應:如果胰島素的注射劑量過大,或打了胰島素之後沒有按時吃飯,或食物攝入不足,就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心慌出汗,顫抖乏力,面色蒼白,皮膚感覺異常等癥狀時,很有可能是胰島素打多了,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掌握好注射劑量,儘可能保持飲食恆定,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2、體重增加: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打了胰島素之後,血糖正常了就可以放開吃飯,從而體重肯定也會不斷增加,如果不控制熱量攝入合成的就會越多,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循環,就會越打越多、越打越胖。
3、胰島素水腫: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患者,在使用胰島素初期,可能會發生水腫的情況,這是因為糖尿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會因為高血糖而造成滲透性利尿,導致體內缺水、缺鉀及細胞外液減少。
在給予胰島素治療後,原先的血糖得到了控制,缺水、缺鉀的問題得到解決,有些人會因為水鈉滯留而出現顏面、四肢水腫的情況。
4、胰島素過敏:局部注射胰島素表現為注射部位出現皮疹,瘙癢,紅腫水泡或硬結,另一種可出現全身的過敏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瘙癢,蕁麻疹,哮喘等過敏現象,通常出現在胰島素的使用初期,或發生在中斷胰島素治療後,又重新開始使用的患者身上。
如果出現了過敏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防止更嚴重的情況出現。
03
胰島素的注射標準是什麼?
一般來說,正常成人每日胰島素分泌量為40~50單位,其中包括基礎胰島素和刺激後胰島素,基礎胰島素在無外源刺激下,空腹狀態分泌的胰島素,正常人24小時分泌約24個單位。
刺激後胰島素是在外源性刺激後分泌的,主要是對進食的反應,正常人進食後8~10分鐘,血漿胰島素水平開始上升,30~45分鐘到達高峰,此後隨着血糖水平的下降而降低,到餐後90~120分鐘恢復到基礎水平。
正常人餐後胰島素分泌約6~8個單位,正常人空腹時基礎胰島素水平為5-20uU/ml,一般在餐後30分鐘~1小時升至高峰,此時胰島素水平是空腹基礎水平的5~10倍胰島素是人體胰島β細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維持人體血糖的穩定。
正常人空腹胰島素水平為10~20mU/L,正常人空腹C肽水平為400pmol/L,所做的檢查為胰島素釋放實驗,是在進150g糖水的情況下來測定的,分五個點的時間,分別是空腹、進食後半小時,一小時,二小時,三小時,在檢查胰島素時同時查C肽,可以對比觀察胰島素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