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2022年10月08日21:42:47 健康 1698

“世界安寧療護日”是1967年由全球安寧療護聯盟委員會組織為支持全世界安寧療護髮展的統一行動日,在每年十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共同開展,以喚起更多人對安寧療護的正確認識,共同關心末期病人的照顧需求。今年世界安寧療護日是10月8日,主題為“治癒心靈與社區”。

目前,上海已實現安寧療護社區全覆蓋,2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開展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其中提供安寧療護病房的有108家,提供安寧療護門診的有79家。記者了解到,作為奉賢區東部地區唯一一家開展安寧療護病房及門診的奉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今年上海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並沒有停止接收有需求的末期病人。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如今,在奉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病房裡最年輕的一位患者,沒有超過60歲。上個月送來舒緩療護的時候,他因腦出血昏迷不醒處於病危狀態,家屬原本希望他能在這兒安詳、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在安寧療護團隊的悉心呵護和治療下,他竟奇蹟般地漸漸平穩了下來,病情也有所好轉。今天早上醫生查房時,他還能與醫生護士們簡單交流了。“咳嗽還咳嗎?胃口怎麼樣啦?”“不咳了,蠻好。”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目前,該社區的安寧療護病房有13張床位,團隊配備12名醫生和19名護士。收治的患者以生存期3至6個月內的晚期腫瘤病人為主,也包括高齡、慢性病終末期患者,許多患者,尤其是腫瘤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負擔著巨大的痛苦和壓力,常常伴隨焦慮、暴躁,此時治癒性醫療對他們而言已是無效醫療,為了有效提高臨終病人和家屬的生活質量,這裡的醫護每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傾聽和安撫。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2021年,剛剛規培滿期的衛進來到奉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成為了一名醫生,她沒想到的是,自己將成為守護生命的最後一公里的專職醫生。剛來那會兒,如何好好地與這些特殊的病患和家屬溝通,成了這名年輕醫生最擔憂的一件事。“和他們交流的方式和普通病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更注重內心、心理的一些疏導和講話方式,而且非常需要家人的陪伴或者醫生護士的陪伴。”衛進回憶剛開始接觸患者的時候,她既緊張又害怕,怕自己交流的方式不對,也怕患者覺得她不親近,現在一年下來,通過團隊里老師們的指導,和各式各樣專業培訓,以及市級專家教授的安寧療護人文查房的學習,她已經漸漸掌握了交流的“技巧”。“從他們來到病房到送他們一一離開,有時候感覺他們和自己的家人一樣,我也會偷偷的覺得很難過。”工作一年的感觸,也讓她更想努力守護好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公里”。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相對於新手來說,主管護師沈紅,是安寧療護團隊里的“老手”。8年安寧療護專職護士的經驗讓沈紅清楚,安寧療護要解決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疼痛,更是內心的恐懼、不甘等。幫助患者完成心愿,不留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是安寧療護中很關鍵的一環。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因為疼痛,他們難免會焦慮、恐慌甚至憤怒,而我們護士能做的就是悉心護理,無微不至的關懷......平常多聽聽,多觀察他們到底有什麼心理壓力?有什麼喜歡的、不喜歡的?或者是遺憾的,都要記在心裡,到時候就可以和家屬或者我們的團隊商量,盡量滿足他的心愿,讓他離開的時候能更平靜,甚至少一點遺憾。”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護理過的許多患者中,有一位晚期腎癌老年患者給沈紅留下了深刻印象。幾年前,老人抱着為自己好好送終的心態找到了離家最近擁有安寧療護病房的社區。起初,他情緒非常低落,時常一個人呆坐着靜默。在一次次護理過程中,善於聊天的沈紅了解到老人原來是個孤老,沒有子女,唯一的侄女也因種種原因關係緊張。在和團隊溝通商量後,大家決定幫助老人緩解他與侄女之間的關係。“親情的陪伴有時候大於醫療的治療,我們聯繫過街道,也通過他的哥哥,聯繫到了侄女,平時和老人聊天的時候,也會聽他講起家裡的事情,現在他侄女逢年過節都會寄東西過來,雖然還是沒有見面,但關係已經緩和點了,我們也都在努力中,老人的整體情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沈紅說道。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終末期疾病是冰冷的,但在一個富有人文理念的安寧療護團隊的照護下,患者和家屬才會感受到生命照顧生命的溫度。因此,這也成為了在疫情最嚴重的幾個月,奉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他病房都已停止接收病人,但安寧療護病房依舊堅持接收的原因之一。奉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胡萍告訴記者,當時疫情期間,考慮到這部分人群比較特殊,且他們也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在那段時間,他們並沒有停止接收安寧療護病房的患者。“當時是讓家屬做好核酸、做好相應防護,在嚴格符合相關防控要求下,允許患者的家屬到病區不離院且長期固定陪護,也是為了滿足患者最後的心愿。”

奉賢東部地區唯一一家!守護生命“最後一公里” - 天天要聞

奉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2014年成功創建上海市舒緩療護病區到目前為止,該病區共收治近200名生命周期不足3個月的晚期腫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處於不可逆的終末期患者,其中,在疫情最嚴重的3月至5月,接收了4位患者,並讓他們舒適、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記者:吳口天

編輯:何語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切除子宮12年後,她被確診為宮頸癌中期!醫生:保留了子宮頸 - 天天要聞

切除子宮12年後,她被確診為宮頸癌中期!醫生:保留了子宮頸

“醫生,我十幾年前就切除子宮了,怎麼還會得宮頸癌?”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的診室里,62歲的劉阿姨攥着檢查報告單的手微微發抖,臉上寫滿了困惑。半年前,劉阿姨發現陰道內總是莫名滲出液體,想着自己早就把子宮切除了,便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直到近日癥狀加重,她才在家人催促下就醫,最終被確診為宮頸癌中期。接診的福建省...
家門口的守護,終結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新技術精準診療惠民生 - 天天要聞

家門口的守護,終結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新技術精準診療惠民生

【來源:衡陽新聞網_熱點關注】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管思淇報道 “不用跑長沙就能做這麼專業的檢查,真是解決了大難題!”近日,被反酸、燒心癥狀折磨兩個月的謝先生在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消化內科通過先進的消化道動力檢測系統明確病因並完成治療。出院時,他感慨長期的病痛終於得到了緩解。 △患者為胡楊主任團隊送來錦...
頭髮變中藥?老祖宗的智慧絕了!揭秘血餘炭的治病妙用 - 天天要聞

頭髮變中藥?老祖宗的智慧絕了!揭秘血餘炭的治病妙用

生活中你可能聽過“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你知道嗎?連掉下來的頭髮都能變廢為寶!今天咱們要聊的這個中藥材,名字聽起來怪嚇人的——血餘炭。別慌,它其實就是咱們的頭髮經過特殊加工後的產物。老祖宗用這玩意兒治病救人上千年,效果還特別神奇,快跟我
醫生論文中出現多位男性婦科病患者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回應 - 天天要聞

醫生論文中出現多位男性婦科病患者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回應

央廣網福州5月7日消息(記者張子劍)5月7日,針對網友反映的“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兩位婦科醫生論文中出現多位男性婦科病患者”一事,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發布“情況說明”。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情況說明”(截圖來源: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網站)福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