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致病機制錯綜複雜的重大致殘性智力退化疾病,至今仍未研發出特效治療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面臨全球最嚴峻的老齡化態勢——老年人口規模居首且增速領先,同時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處於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體系,已然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領域亟待攻克的核心命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鑒於ad發病危險因素具有高度複雜性,其發病機理亦存在顯著不確定性,在當前尚無法全面且精準地明確病因的客觀條件下,單純聚焦於單一危險因素靶點實施干預措施,顯然難以滿足有效防治需求。唯有採取多維度、系統化的干預策略,針對生物-心理-社會等多個層面的風險因素靶點進行協同調控,方有可能達成預期的疾病防控目標。所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預防包括個人預防、家庭預防、社會預防[1]。
個人預防
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信念
有研究證實,秉持樂觀心態的個體,相較於其他人群,具備更高的概率達成長壽乃至超長壽命(85歲及以上)的生命狀態[2]。鑒於此,對於老年群體而言,構建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與精神信念、維繫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
經常參與社交活動,經常與鄰里交流
社會交往對個體認知功能的影響深遠。有研究表明,在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量、健康狀態等因素後,社會網絡越廣、社會參與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認知能力越不容易衰退,而迴避社交活動的老年人則容易產生認知損害。
經常參加認知活動和進行認知訓練,如閱讀、計算等,經常接觸或學習新知識如外語、電腦、電子遊戲等
認知訓練策略可劃分為單領域(如記憶專項)與多領域(涵蓋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等維度)干預模式。
堅持經常體育鍛煉,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針對老年群體的體育鍛煉干預方案主要涵蓋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兩大類別。其中,有氧運動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步行、慢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太極、八段錦等;阻力訓練則以俯卧撐、啞鈴/杠鈴器械訓練及地面划槳等抗阻運動為主。上述運動對老年人的生理機能與健康狀態有正向調節作用。
控制煙酒,不吸煙,不酗酒
針對健康老年群體,建議保持不吸煙、不飲酒的生活方式。對於存在吸煙行為或過量飲酒習慣的人群,應採取分層干預策略:優先實施非藥物干預措施(如健康宣教、行為矯正等),必要時聯合使用藥物輔助治療,以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及痴呆症發病風險[3]。
保證良好的睡眠
由於每個人睡眠習慣不同,差異很大,對睡眠時間要求不同,在保證一定睡眠質量的情況下,建議60歲以上老年人群每天保持6~8小時的睡眠。
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將血壓和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早期實施綜合性的血壓和血糖干預措施,可顯著降低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痴呆的發病風險,並有效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衰退進程。
保持膳食平衡、品種多樣,建議維持健康膳食模式
營養攝取是維繫大腦功能健康的物質基礎,老年群體的營養支持需注重保證宏量營養素與微量營養素的平衡充足供給,結合生理特徵制定個性化補充方案,並針對性強化特定營養素攝入。
另外,有研究顯示,補充葉酸、複合維生素製劑,保持果蔬類食物的充足攝入,有利於改善老年認知功能。
積極採用中醫及傳統健身運動等預防措施
臨床觀察證實,中醫非藥物療法體系中的針灸治療、芳香療法、推拿按摩、膳食調理、耳甲部電針刺激,以及傳統養生功法,如八段錦、太極拳和手指精細運動訓練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對老年群體認知功能的維護產生積極影響[4]。
家庭預防
家庭作為ad預防的“前沿陣地”,可通過多維度干預體系發揮關鍵作用。
情感支持層面,子女需定期看望父母,與父母多交流,有效降低父母的孤獨感與抑鬱情緒,有利於減緩老年人腦功能衰退的速度。
健康促進方面,配偶間應建立健康促進聯盟,通過相互激勵參與體育鍛煉、認知訓練及社會聯結活動,形成積極的健康行為強化循環。子女應作為健康促進協調員,協助制定個性化活動方案,特別關注益智類活動(如棋類、手工製作)的參與頻次與強度。
慢性病管理方面,子女要監督和督促父母及時治療各種慢性病。
社會預防
社會預防體系需要多部門協同參與,包括衛生健康、民政、教育、體育、環境等政府部門,以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單位等社會組織,共同構建ad的早期防控網絡。
建立腦健康管理檔案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療機構應為老年人建立全生命周期腦健康檔案。
重視文化娛樂活動
社區應搭建多元化活動平台,建議每周組織不少於3次的結構化認知刺激訓練,通過音樂療法、手工創作、園藝療法等非藥物干預手段,增強老年人神經可塑性。
加強老年人心理疏導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老年心理門診,配備專業心理諮詢師。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正念減壓訓練等循證干預手段,幫助老年人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壓力。
需強調的是,ad並不是衰老的必然結果,儘管年齡增長作為ad首要危險因素具有不可逆性,但現代醫學證據顯示,通過上述多維干預措施可以減緩大腦認知衰退的速度,預防ad的發生和延緩疾病進展。但也應注意,ad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預防措施也需長期堅持。
參考文獻
[1]林璐,馬辛,王剛,等.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指南(2024)[j]. 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病,2024,7(3):168-175. doi:10.3969/j.issn.2096-5516.2024.03.002.
[2]lee lo, james p, zevon es, kubzansky ld, et al. 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2 epidemiologic cohorts of men and women[j]. pnas, 2019,116(37):18357-18362.
[3]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一級預防指南 [j] . 中華醫學雜誌,2020,100 (35): 2721-2735.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702-02017
[4]譚輝,周峰然,李俊良, 等. 中醫非藥物療法治療老年性痴呆的研究進展[j].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44(3):183- 184
編輯 | 三順
排版 | 三順
審核 | 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