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第25個全國高血壓日,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範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隨着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病率逐年提升。據統計,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已達3億,年新增300萬人以上。
與龐大的高血壓患病人群相比,高血壓的知曉率、控制率和治療率仍處於較低水平,而血壓控制是一個難點,難在哪裡?奔流新聞記者採訪了甘肅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心內1科主任謝萍。

問:都說調節好生活方式,好好服藥治療,高血壓就可以控制得很好。但還有很多人不能有效控制,究竟難在哪?
答:多數高血壓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這就是控制的一個難點。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老年病,其實現在這個病已經年輕化了,18歲的年輕人患有高血壓也大有人在。所以說,想控制好血壓,要先了解自己血壓的情況,只有定期監測血壓,才能及時知悉有無高血壓。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定期監測血壓,特別是高危人群:18歲以上成年人每2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35歲以上人群每年都要測血壓,高血壓易患人群每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如果提高測量頻率,對身體也是有利無害的。
問:高血壓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答:1.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並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2.血壓超過130/80mmHg即應引起關注,隨着血壓的升高,可能帶來心腦腎的危害,就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

問:高血壓急症起病急,預後差,誘因有哪些?
答:導致血壓急劇升高,最常見的原因如停用降壓藥或未按醫囑服用降壓藥;服用影響降壓藥代謝的藥物,比如非甾體抗炎葯、類固醇、免疫抑製劑、抗血管生成治療、胃黏膜保護劑等;服用擬交感毒性藥品,比如可卡因、麥角酸二乙酰胺、安非他命;嚴重外傷、手術;急、慢性疼痛;急性感染;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驚恐發作等,以及吸煙、肥胖症、高膽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
問:高血壓急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高血壓急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伴有明顯的頭暈、頭痛、眩暈、視物模糊與視力障礙、煩躁、胸痛、呼吸困難等表現。此外,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典型癥狀,如胃腸道癥狀,如腹痛、噁心、厭食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心力衰竭等癥狀,與高血壓急診相似,很容易被誤診為高血壓,需要注意區分。

問:患者知道自己血壓高,但沒有癥狀,降壓藥也是吃一次忘一次,這樣的情況危害有多大?
答:如果高血壓患者一旦被確診,就要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開始藥物治療。千萬不能有一頓沒一頓地服用降壓藥。因為高血壓是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動脈,直到出現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周圍血管病等併發症,此時再治療為時已晚。
除了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外,還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戒酒、心態平和。
問:高血壓患者降壓,怎樣才算血壓達標?
答:高血壓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鼓勵選擇每天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藥物,以確保平穩降壓。
血壓達標的標準是: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合併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腎臟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應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齡在65-79歲的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歲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血壓的達標不只是血壓降到正常範圍就可以了,要平穩達標、晨起達標和長期達標。
文·圖丨奔流新聞記者 歐陽海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