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北方的冬天離我們越來越近。正如一句玩笑話,“北方只有冬夏兩季”。剛剛從炎熱的三伏天緩過神來,這立馬又受到了寒風的侵襲,真正做到了“一秒入冬”,讓人猝不及防。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冬天不是一個“好過”的季節。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在嚴寒的秋冬,都會或多或少出現腰膝酸軟、腰背疼痛等骨骼疾病,好似骨骼在冬天變得“脆”了不少,稍不注意,就有骨折的風險。
秋冬季節,為什麼是“骨折高發期”呢?
1、肌肉僵硬
天氣寒冷,人的肌肉協調能力下降,緊張僵硬,再加上血流循環變慢,也就更容易滑倒。
2、穿衣厚重
秋冬季節冷風習習,老人穿衣多而厚,更易造成行動的阻礙,遇到險情往往反應不過來。
3、飲食問題
植物的生長順遂四季,人體的飲食也應當如此。
一般講究“春升發,秋進補”,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此時要補充滋潤、營養的食物,減少辛辣刺激,針對性的養護骨骼健康,尤其是調味品,要謹慎篩查。
秋冬骨骼會變“脆”?2味調料少吃,是傷骨利器,或加快骨質流失
1、醬油
醬油是隱藏的含鈉大戶,鹽分的含量並不低,但因為口感豐富,所以也更容易被人們忽視,進了秋季,可以適當減少醬油的食用量了。
《2021年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成人每天的適宜攝鹽量是6g,而每100ml的醬油含鹽量,約為18g。長期吃鹽過量,會讓身體在排鈉的同時,流失一部分的鈣,逐步造成骨質疏鬆。
2、白砂糖
湯羹中適當加糖,會增加鮮味,但並不健康。過多的糖分,會消耗體內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影響骨骼的建立和營養吸收,造成缺鈣、缺鉀,對於本身缺鈣的中老年人,更是“雪上加霜”。
正常人一天的攝糖量一般在30g~40g,包括所有的隱形糖在內,蛋糕、碳酸飲料、糖果等,平時還是少吃一點為好。
若出現以下幾種異常狀態,請儘早進行骨密度檢查
※ 頭痛頭暈,疲憊嗜睡;
※ 骨頭受力後,容易出現骨裂;
※ 身高變矮,含胸駝背;
※ 運動或者睡覺時,腿腳抽筋;
※ 短暫劇烈活動後,出現腰酸背疼;
※ 走動時骨關節不適,上下樓困難。
秋冬季節,做好3件事,打好骨骼“保衛戰”
1、行動要“穩”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平時行動可以稍微慢一些,力求“穩”。例如:可以久坐之後,可以稍微活動一下腕關節,再起立;或者行走的時候,避免在濕滑的地面逗留等,都能夠大風險的降低滑倒的風險。
此外,深秋氣溫較低,一定要留意膝關節、腳腕、腰背等位置的保暖,也對增加骨骼的硬度有好處。
2、營養要“全”
日常飲食應保證:高鈣低鹽,少葷多素,營養搭配合理。
而秋冬季節,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腰酸背痛、體虛乏力、骨質疏鬆等癥狀,適當地吃一些鹼性食物能夠幫助緩解這些狀況。
駝奶就是鹼性食物的代表。駝奶中含有的優質鈣和蛋白,是營養補充的良好來源,更是早在元朝就被譽為了“宮廷八珍之一”。
歲月優駝,源自新疆伊犁河谷的黃金牧場,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鈣元素、牛磺酸、益生菌、乳鐵蛋白、葉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為中老年提供複合營養,易於被人體吸收。
用45℃左右的溫開水衝上一杯歲月優駝,甘醇濃香,還夾雜着一絲和諧的鹹味,香濃的口感在口腔中交織,享受一場味覺盛宴。
3、增加日照
維生素D是骨鈣吸收的“黃金搭檔”,而維生素D的轉化大部分依賴於紫外線的照射。所以適當增加太陽照射,對促進鈣吸收大有好處。
日照時間11am-3pm時間段最好,每次最少15-30min,每周至少兩次,注意不能隔着玻璃曬太陽。
溫馨小貼士:骨骼疾病,尤其像骨質疏鬆等,已逐漸成為中老年人群的“大眾病”,所以更應該引起重視。從日常飲食到生活習慣,都應該向“健康靠近”,才能保證我們的晚年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