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心血管病(CVD)的發病率與致死率仍高居榜首。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39萬、心衰89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房顫487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心血管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拐點仍未到來。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是什麼?如何有效預防?本期特邀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心血管內科付世全主任醫師為大家分享“護心”攻略。
專家簡介》》》

付世全,主任醫師,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現任中國健康管理協會高血壓專委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常委、重慶市心臟康復與心力衰竭分會常委,系國家高血壓達標中心認證評審專家和重慶市科學傳播專家團健康科普首席專家。從事心血管病學常見病、多發病、疑難、危重症患者的診治,尤其擅長心臟介入治療。從醫40年來已開展心臟介入6000多例,急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700多例。發表論文20多篇,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擔任多個醫學雜誌編委及審稿人,參編著作3部。
記者:什麼是心腦血管疾病?
付世全: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險因素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臟病包括最常見的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壓、心臟病等;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梗塞、腦出血等。
記者: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付世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多種不良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酗酒、缺乏運動、不良情緒、肥胖及遺傳因素等。中國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冠心病。積極防治上述危險因素,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根本。
記者:心血管疾病早期表現有哪些?
付世全:心臟疾病的早期癥狀表現為胸悶、胸痛、心悸、全身乏力、頭暈,甚至有的會出現昏厥、呼吸困難、心絞痛,活動後加重。胸痛持續時間大於30分鐘同時伴出汗等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腦梗死表現為突發肢體癱瘓,伴有或不伴有意識障礙;腦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常伴有意識障礙。
記者:心臟驟停,要如何緊急處理?
付世全:首先要判斷是否心臟驟停,如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等。突發心臟驟停應該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的同時需要做心肺復蘇等。
①撥打急救電話:如果患者突發心臟驟停,需要讓患者平躺,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就醫治療。
②心肺復蘇:如果判斷患者突發心臟驟停,在等待救援的同時,需要立即做心肺復蘇,這樣能夠及時達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在做心肺復蘇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
③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保持患者氣道通暢,進行人工呼吸。
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治療,能夠使患者心搏恢復並維持,在復蘇成功後,要嚴密監護患者,使患者儘快自主呼吸,還需要針對相繼出現的各種異常癥狀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以免心臟驟停複發,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記者:怎樣運動可以鍛煉到心臟?
付世全:鍛煉身體也可以讓心臟得到鍛煉,如果以前缺乏鍛煉,就不能進行高強度運動,可以選擇慢運動,如游泳、慢跑、爬山、騎自行車等。每周至少兩次持續30分鐘以上的運動,可以很好地鍛煉身體、鍛煉心臟。游泳是一種輕鬆愉快的全身運動方式,可以鍛煉神經、呼吸、消化、肌肉和血液循環,每周鍛煉2-3次,對心臟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記者:心血管疾病該如何預防?
付世全:可以從幾個方面着手:
1.控制危險因素。如控制好高血壓、血糖、調理好血脂水平,因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主要危險因素,需要通過有效治療,將血壓、血糖和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2.戒煙限酒。煙和酒會對心血管疾病產生不良影響,大量吸煙和大量飲酒,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需要嚴格進行控制,嚴格做到戒煙限酒。
3.改善生活方式。如果經常不運動或肥胖,經常熬夜、睡眠不良,或者精神壓力過大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生活方式的規律改善和調節,自身情緒狀態的調節和改善,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建議每年進行規律體檢,如果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請求專科醫生幫助診治。
(文/胡茜 付世全;圖/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