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鴨肥美,味甘性涼,可除秋燥,
正所謂:“鴨欲食其肥”,
秋天,是吃鴨子最好的季節。
中國有着悠久的鴨文化,
人們以前把野鴨稱為鳧,家鴨叫做鶩,
“落霞與孤鶩齊飛”,一派唯美。
觀色聞味辨形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臧明伍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中醫認為,鴨肉性寒涼,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可補內虛,消毒熱,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而民間則據此有了秋季吃鴨肉,能消除秋燥的說法。
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鴨肉含較多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還含有尼克酸、核黃素和硫胺素等有益健康的營養元素。
如何選購品質優良的鴨肉?臧明伍建議消費者留意以下三點:
觀色:好的鴨子體表光滑,呈乳白色,切開後切面呈玫瑰色。如鴨皮表面滲出輕微油脂,呈淺紅或淺黃色,內部切面為暗紅色,則表明鴨的品質較差。如體表油脂較多,色呈深紅或深黃色,肌肉切面為灰白色、淺綠色或淺紅色,說明鴨肉已經變質。
聞味:好的生鴨子聞起來無異味,熟鴨則香味四溢;品質一般的鴨子,腹腔內有淡淡的腥霉味;而如果聞到較濃重的異味,也說明鴨子已經十分不新鮮甚至變質了。
辨形:新鮮質優的鴨,形體一般為扁圓形,腿的肌肉摸上去結實,有凸起的胸肉,在腹腔內壁上可清楚地看到鹽霜;反之,若鴨肉摸上去鬆軟,腹腔潮濕或有霉點,則鴨品質不佳,變質鴨肌肉摸起來軟而發黏,腹腔有大量霉斑。
鴨脖唯美但不宜多吃
臧明伍介紹說,鴨子脂肪含量大約是19.70克/100克。雖然比雞肉高,但比豬肉要低。有研究表明,鴨肉的脂肪質量是禽類里的翹楚,它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學成分近似橄欖油,十分有益人體。
臧明伍進一步解釋說,其實脂肪也有“好壞”之分。所謂“壞脂肪”,是指飽和脂肪酸,它會堆積在人體每個角落,且難於消除;而“好脂肪”,則是指多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級飽和脂肪酸,它可以有效幫助人體消耗掉壞脂肪,並被身體吸收變成營養輸送到各個臟腑。重要的是,“好脂肪”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靠膳食補充。
因此,日常生活中以多食鴨肉的方式替代吃其他肉菜,非常健康。
鴨子身上,有些部位不宜多吃:一是鴨皮,脂肪含量高,且多為飽和脂肪,應減少攝入。二是鴨脖子,鴨脖子上分布有極少量的淋巴結和較豐富的胸腺,也就是鴨脖上肉眼可見的小疙瘩。淋巴結是發生免疫應答反應的主要場所,不能食用。而腺的主要功能是誘導造血幹細胞分化為成熟但沒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一般會受到多種激素的調控,同時也分泌胸腺激素等。因此,鴨脖子作為一道風味美食,偶爾、少量食用其實無妨,但不建議頻繁、過多食用。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煙熏和烘烤的鴨肉,因其加工後可產生苯並芘和雜環胺等物質,有一定致癌作用,更不應久食。
冷藏冷凍都保鮮
鴨肉營養價值高,但也易腐敗變質。特別是生鴨肉,因為微生物的作用,10℃不通風的氣溫條件下,24小時就可能變質。
一時吃不完的生鴨肉如何保存?過去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常採用熏、臘、風、腌等“土法”加工儲存。從更營養、更健康的角度來說,臧明伍建議消費者嘗試以下兩種方法保存:
冷藏保存:買回的鴨肉要處理好內臟,洗凈去除血水,然後將鴨肉剁好洗凈晾乾水分,用保鮮袋裝好,放入冷藏室中。這樣能夠保存3—5天左右。
冷凍保存:如需要較長時間保存,就要密封后放在冷凍室內,這樣能夠保存鴨子數月都不會變質。
需要強調的是,有些人習慣將鴨肉焯水後冷凍,認為這樣更乾淨衛生,但事實上會讓鴨子口感變得很老。
從外面買回的熟鴨子應盡量一頓吃完,如有剩餘,可以用保鮮膜蓋好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時注意生熟分開、肉類與蔬菜分開,並儘快吃完。過久存放,微生物繁殖較快,可能導致變質。以烤鴨為例,有研究顯示,鴨肉在保存5天後,菌群結構會出現明顯變化。臧明伍認為,雖然在確保冰箱潔凈、冷藏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有助於延緩這一過程,但從健康安全角度考量,熟鴨肉仍不宜存放過久。
文章來源:物道、人民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