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腫瘤篩查與防治專家委員會、江蘇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委會、江蘇省癌症中心、圓心科技妙手腫瘤聯合舉辦“2022中國腫瘤醫院院長大會”在南京開幕,會議搭建全國腫瘤醫院院長學習、交流平台,探討腫瘤診療體系建設、技術規範、用藥管理、質量控制、技術應用等,促進與提高國內腫瘤診療能力。

江蘇平均每天有740人診斷為新發腫瘤
健康中國15項行動之一的癌症防治行動,明確了到2022年和2030年,我國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的行動目標。
開幕式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我國腫瘤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大眾應採取積極預防,醫防結合,早診早治,規範治療,對於降低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顯著的效果。一是要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二是要推進實施癌症的防治行動,持續深化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三是要進一步提升腫瘤診療質量水平,規範診療行為,四是要強化科技協作和技術創新,要加強癌症防治研究的投入,推動腫瘤診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策略的產出。
腫瘤防治一直是推進健康江蘇,推進健康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江蘇省預防醫學會汪華會長表示,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現在登記的每年27萬新發的癌症患者,有17萬因腫瘤死亡病例;全省每天平均約有740人被診斷為新發腫瘤,約有460人因腫瘤死亡。江蘇省衛健委這幾年印發或者是聯合其他部門印發了相應的文件,也制定了“健康江蘇2030”規劃、江蘇省推進腫瘤防治的工作實施計劃等等,進一步推動防癌抗癌的科普宣傳,推進早診早治早篩查,加強省、市的癌症中心建設。根據腫瘤的發病情況,來打造重點癌症的多學科聯合診療平台。
癌症70%-80%源自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一般研究認為,惡性腫瘤70%-80%源自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20%與個體遺傳因素相關,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江蘇省腫瘤醫院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主任陳森清介紹,腫瘤發病機理複雜,它與環境因素、個體遺傳、生活與行為習慣密切相關,本質上是正常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
陳森清介紹說,近30年來的研究發現,儘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對終末期癌症患者來說,5年生存率並沒有明顯大幅度提升。因此在癌症防治策略上要發生改變,由過去的治療,變為防、治、研、教、康全過程管理。尤其是將預防提到至關重要的位置。

“互聯網+”助力腫瘤病人全病程管理
出席論壇的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的劉寶瑞教授表示,“腫瘤病人是需要長時間、全流程的醫學管理的。”劉寶瑞教授說,惡性腫瘤是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攻破的一個疾病,從診斷、治療到康復,全流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不同學科門類的醫生和護士從醫療層面對病人進行全流程的管理和服務。臨床系統如何為病人提供科學合理的全流程管理,這是作為醫院的管理者和各學科主任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會上,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曹磊博士就《腫瘤醫院智慧化建設探索與實踐》作出精彩分享,介紹了基於智慧管理、智慧醫療、智慧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構建,並通過圓心醫療科技在南京鼓樓醫院的案例落地,分享了面向智慧醫院的全院級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的前沿洞察。
曹磊表示,圍繞醫院精細化管理目標如何分解、落實、追蹤,如何整合醫生端、患者端入口,如何突破互聯網醫院建而不用的局面等醫院運營中的實際痛點,依據國家智慧醫院建設標準,打造面向智慧醫院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高效聯動服務患者就醫、院內管理、臨床協作的三個業務目標,為患者提供流程便捷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就醫服務。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