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47年,總結了10個飲食控糖方法,最後1個容易被忽視

2022年07月15日17:56:14 健康 1047


我患糖尿病47年,今年80歲,最近與老朋友們到醫院體檢,
血糖、血壓、血脂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都正常,血壓130/70毫米汞柱,醫生誇我是老年人的年齡,青年人的血壓。


圍觀者都很羨慕,要我把養生保健的經驗傳授給他(她)們。


我認為糖尿病患者養生保健的知識很多,飲食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幾十年來,我總結了一套適合糖尿病患者的科學進食方法,供大家參考。



1. 控數量,不控品種



人體需要7種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水,這7種營養物質缺一不可。


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糖類、肉類等什麼都吃,只控制進食數量,不控制食物品種,從而滿足了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患糖尿病47年,總結了10個飲食控糖方法,最後1個容易被忽視 - 天天要聞


2. 靈活機動地調整食物數量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受飲食、運動、降糖藥物的影響,我遵照醫囑,一日3餐,每餐吃2兩米左右,但靈活機動,不死板,每天進食量隨着運動量、藥物量的變化而變化。


如果當天運動量或藥物量增大,飲食量就隨之加大,否則就相應地減少,使飲食、運動、降糖藥物這三者始終保持在合理範圍之內,從而使血糖保持穩而不亂。


3. 飲食宜粗不宜細


科學研究證明,加工太精細的食品不僅損失了營養成分,而且提高了升糖指數,加工越精細的食品,升血糖的速度越快,對控制血糖不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選食五穀雜糧,如:玉米、燕麥、蕎麥麥麩、紅薯、豆類等。


患糖尿病47年,總結了10個飲食控糖方法,最後1個容易被忽視 - 天天要聞


4. 飲食宜淡不宜咸


我以清淡飲食為主,不抽煙,不飲酒。


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不吃或少吃用食鹽腌制的蔬菜和臘肉製品,以防止鈉鹽過多加重腎臟的負擔。


5. 先喝湯,最後吃主食


以前我用餐時先吃飯和菜肉,再喝湯,吃完後總覺得肚子不飽,還想吃。


後來,我改為先喝湯,接着吃蔬菜、肉類等,再吃主食。


這樣增加了“飽腹感”,減少了主食的攝入量。


6. 吃飯定時定量


我按照人體生物鐘運轉規律,做到定時、定量用餐。我一般早、中、晚吃3餐,每餐2兩米左右。


如果晚上加班,在睡前吃幾片水果或喝半杯牛奶,以防夜間低血糖。


患糖尿病47年,總結了10個飲食控糖方法,最後1個容易被忽視 - 天天要聞


7. 不吃或少吃加了單糖雙糖的食品


按食物進入血液的快慢分為多糖食品、雙糖食品和單糖食品三大類。


  • 單糖食品:添加了葡萄糖果糖的食品。

  • 雙糖食品:添加了蔗糖、乳糖麥芽糖的食品。


這兩類食品中的糖進入人體後不需要經過胃腸消化,直接進入血液,迅速升高血糖。


我除了發生低血糖時吃這些食品以外,一般不吃或少吃含單糖和雙糖食品。若吃了後就按“食品交換份“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平時我一般都是吃需要經過胃腸消化的多糖類食品,即五穀雜糧,確保血糖的穩定性。


8. 少吃燥熱生火的食品


我與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一樣,屬於陰虛火旺體質,肝火旺盛,脾氣暴燥。因此我一般不吃燥熱生火的食品,防止“火上加油”。


高麗參茴香、桂皮、八角、胡椒,羊肉、狗肉等都屬於燥熱類的食品。


患糖尿病47年,總結了10個飲食控糖方法,最後1個容易被忽視 - 天天要聞


9. 科學加工調配食物


我國著名營養師于若木說:“科學配餐是不用資金投入就有提高和改善人的健康的有益方法”。


實踐證明:食物配置和加工方法,與食物的營養成分和血糖升降有密切的關係。


如自己做麵條,加入雞蛋和面,可降低麵條升血糖的速度。


胡蘿蔔就切片和肉炒着吃,胡蘿素保存率高達91%。


日常生活中把食物搭配好了,不僅營養有保障,對控制血糖也有好處。


10. 選食對管理糖尿病有利的食品


大千世界,有利於防治糖尿病的食品比比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吃以下幾類食品:


①味苦食品。如:苦丁茶魚腥草、蒲公英、車前草、龍膽草、苦瓜等。


②對血糖影響小的水果:如柚子、鱷梨、桑椹等。


低糖、低脂食品:如:大豆及其製品


④“五高”食品。如: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高硒、高鉻、高鎂食品等。


關於“糖尿病患者日常飲食”的話題,您還想了解哪些內容,歡迎留言分享!


作者介紹

鄧煥新(聯繫電話:13307450928 )

懷化市糖尿病康復協會榮譽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華夏醫魂》叢書特邀編委

大世界基尼斯紀錄保持者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佑吾幼 | 高熱40℃,退燒藥不管用,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佑吾幼 | 高熱40℃,退燒藥不管用,該怎麼辦?

開欄語《孟子》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兒童健康心繫千萬家庭。廣東省中醫院兒科許尤佳、楊京華教授帶領團隊開設【佑吾幼】科普專欄,定期推送育兒保健、疾病防治等知識,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腰粗的人更健康?醫生研究:60歲還沒什麼病的人,腰部有這2表現 - 天天要聞

腰粗的人更健康?醫生研究:60歲還沒什麼病的人,腰部有這2表現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老張啊,你的腰圍看起來有點兒大啊,不過你知道嗎?有時候腰粗的人反而更健康!”這是某著名醫生對病人講的一句話,聽起來像是開玩笑,但背後卻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