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2022年07月05日00:43:45 健康 1623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醫學的靈魂


什麼是“靈魂”?可以有很多解釋,但我總結就是一句話:它是人和一切事物的核心價值。醫學有沒有靈魂?我認為,醫學人文就是醫學的靈魂。

醫學的誕生伴隨着同情和照顧而不單是技術

近年來,對於醫學人文是什麼、開展醫學人文幹什麼、人文和醫學的關係如何處理等問題的認識並不到位,人文和醫學結合的實踐也有差距。

“醫學,是隨着人類痛苦的最初表達和減輕這份痛苦的最初願望而誕生的”。醫學從誕生那一天起,就不是單純的技術,伴隨它同時產生的是對患者的同情和照顧,是人道主義的關懷。

只有將醫療技術與醫學人文融合在一起,才能構成完美的醫療服務。醫療技術是用於行善還是用於作惡,用於造福人類還是用於傷害人類,取決於醫學人文的引導和規範。

醫學的發展絕不能缺少善良

醫學科學是求真,要回答的是“是什麼?為什麼?”

醫學人文是求善,要回答的是“應該是什麼?應該如何做?”

如果醫學科學技術里缺少了善良,那麼要麼對人類毫無價值,要麼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醫學科學的屬性是一門直接面對人的科學,它既以“人”為研究客體,又以直接服務“人”為主體。因此,醫療工作必須強調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

對於當前醫療糾紛增多、傷醫事件頻發等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的現狀,我們應當進行深入反思。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複雜的,但從我們醫療衛生行業自身來說,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近年來醫療技術日益受到重視,但醫學與人之間卻漸行漸遠,人文精神逐漸被冷落;二是醫生職業是高風險高壓力的職業,但缺乏來自社會的理解,缺乏來自患者的信任,缺乏來自管理者的人文關懷,這不同程度地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職業精神。

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影響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就是大力弘揚醫學人文精神。只有如此,才能使醫學回歸應有的人文關懷,才能重拾百姓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和理解,增強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榮譽感,才能逐步化解醫患矛盾,增強醫患信任,營造溫馨的醫療環境,促進社會和諧。

可以說,加強醫學人文建設,是解決當前醫患關係緊張首選的一劑良藥。

醫學教育的過程時刻離不開人文教育

被譽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威廉·奧斯勒認為:醫學的教育過程時刻離不開人文教育。他提出的三部曲是“由病人開始,自病人引申,於病人完成”。這就是以病人為中心。21世紀以來,全世界科技進步的速度創造了奇蹟,但這個奇蹟也帶來了某些方面的遺憾,即:物質淹沒了人性,科技代替了人文。

今天的智能機器人走向了各個領域,但它永遠是機器,永遠替代不了人。讓智能機器代替醫生,讓醫生遠離了病人,這將是莫大的悲哀。

走過彎路之後,我們需要校正方向,那就是回歸人文。

怎樣才能實現醫學與人文的完美結合?要靠培養大批既有高水平醫學知識技能,又有豐富深厚的人文知識的新型人才來完成。缺少醫學人文素養的醫生,在行醫路上,有可能短時間內走得快,但他一定走不遠。

奧斯勒說:“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當中,要用心如同用腦。”用“心”,即指要時刻對病人尊重、熱忱、關懷和負責任。

我們倡導醫學人文,就是要求不能“為醫學而醫學”,也不是“為人文而人文”,而是通過加強醫學人文建設,讓醫學從實驗室中走出來,面向社會;讓醫學從醫院走出來,面向大眾;讓醫學從醫生中走出來,面向患者。實現醫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讓醫學成為完整的、完美的科學,成為有深度、有人性的科學。

(根據2017年中國醫學人文大會上的講話整理)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張雁靈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瞭望·張雁靈人文醫學隨筆錄〗(49)醫學的靈魂 - 天天要聞

瞭望中國新媒體刊頭題字 馬譽煒將軍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為何天一熱,反而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 - 天天要聞

為何天一熱,反而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隨着天氣越來越熱,中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盛夏的炎熱季節。此時,許多人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頻繁出現呼吸道問題,尤其是慢性支氣管炎。
萬山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守護失能老人健康 - 天天要聞

萬山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守護失能老人健康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專門上門來服務,讓我們免去了去醫院來回奔波的困難。”近日,仁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簽約醫生來到失能老人周安貴家中,為老人進行血糖血壓測量、四肢運動功能等健康檢查後,家屬連連道謝。
此物劇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進ICU! - 天天要聞

此物劇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進ICU!

一句開不了口的“我喜歡你”普通人會改口說:“我想你了”文藝青年最愛說:“今夜月色真美”廣東人則會說:“我煲咗湯俾你”▲圖源:聊廣場說到廣東人對煲湯的追求那可謂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能拿去煲湯就絕不放過……▲圖源:深圳粵TV各式各樣的中藥材更是廣東人的心頭好不過湯可以每天喝藥材可不能隨便放最近就有一家...
這個集市帶你揭秘中醫養生秘籍 - 天天要聞

這個集市帶你揭秘中醫養生秘籍

為迎接“七一”到來,近日楊浦區中醫醫院聯合大橋街道共同舉辦“‘杏’福市集·寶地健康行”主題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接觸中醫、了解中醫、感受中醫的魅力。認識生活中的“仙草”,學習內功心法和葵花點穴手,體驗神奇小丸子……互聯寶地楊浦園內,設置了健康市集和健康體驗兩大板塊,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中醫文化體驗。楊浦區...
為什麼我堅持不吃西瓜?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我堅持不吃西瓜?

烈日炎炎的夏天,西瓜是很多人的最愛。特別是冰箱里拿出來的冰鎮西瓜,吃起來別提多爽口了。但是,我卻不怎麼愛吃西瓜。我已經有五六年不吃西瓜了。不是不想吃,是不能吃。西瓜富含維生素和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種物質,性寒涼,特別適合解暑用。但我只要吃了西
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徵稿:最重要的問題 - 天天要聞

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徵稿:最重要的問題

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866 - 1925)誕辰150 周年,Cancer Communication (其前身是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在2016年發起了一次十分獨特的徵文活動:在全球範圍內徵集有關癌症研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