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 (繆璐 陳惠晗)2025年“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活動8日在上海舉行。本屆活動以“ai、出海、未來”為目標,聚焦人工智能、跨境數據合規等前沿法律議題,助力大陸台籍法律青年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專業素養。

7月8日,2025年“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活動在上海舉行。(上海台辦供圖)
“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已連續舉辦七屆,吸引了台灣大學等島內13所高校102位學員來滬實習。本次來滬實習的台灣學員通過滬台兩地視訊面試入選,將分別進入7家律所參與實踐。
實踐過程中,該項目延續“合伙人導師制”,新增法律科技企業、跨境服務機構作為實踐平台,為學員提供“ai(人工智能)+法律+跨境”複合背景加持,同時拓展低空經濟、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新興法律服務領域。此外,還將緊扣法律與ai融合趨勢,開設ai法律應用課程;探索針對企業“出海”需求,設計國際商事仲裁、跨境投資合規等實戰模塊。
來自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系的大三學生徐樂忻,本次將在君倫律師事務所進行實習,這是他第二次來到大陸參與實習活動。徐樂忻坦言,此前跟隨台青計劃來滬實習,讓他收穫了課本上沒有的法律知識,也讓他變得更有遠見,思考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法律人。“這一次的參與,我有了更多信心與準備,期待接觸到更複雜的案件。大陸的種種經驗都將成為我未來人生的珍貴養分。”徐樂忻說。
林妍君是台灣東吳大學的一名法律系學生,她表示,這一周的實習經歷,徹底顛覆了她對法律實踐的認知。“在事務所前輩的帶領下,我們不僅接觸到跨境併購、海外投資等課堂上罕有的實務領域,更通過實際參與,深刻體會到上海法律工作者將‘條文’轉化為‘解決方案’的專業智慧。上海律所的全球化與創新性讓我對法律行業的未來有了全新想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