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高腔、快板、rap、拉歌、情景劇、訪談……這不僅是一次理論宣講,更是一場“迎老兵送新兵”和全民國防教育深入結合的創新實踐。3月14日,由中共松陽縣委宣傳部、縣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國防動員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的“戎耀青松 強軍有我”理論宣講暨春季“迎老兵送新兵”活動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高腔劇院舉行,歡送新兵踏上軍旅新征程。
台上齊聚了“00後 talker”、一等功臣、“中國好人”、全國老兵宣講團成員,他們以“新”的話語,“潮”的形式,將家國情懷融入時代脈搏,訴說了當代青年從軍淬鍊青春,無悔報效祖國的志向。
活動現場,退伍老兵們身披“光榮退伍”綬帶,臉上洋溢着自豪與榮光;即將入伍的“准新兵”們則肩披“光榮入伍”綬帶,神情堅毅,目光中充滿對未來的期待。活動在激昂的《我的祖國》大合誦中拉開序幕,活動分為“戎耀青松”和“強軍有我”兩大篇章,通過“青年化表達”與“沉浸式體驗”的結合,讓青年宣講者成為活動的主角,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紅色精神。
松陽高腔紅色革命題材情景劇《箬寮風雷》更是將活動氣氛推向了高潮,該劇生動演繹了浙西南革命故事,國家級非遺項目松陽高腔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青年宣講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特別是陳鳳生被捕後的慷慨陳詞,將“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跨時代的青年對話也讓現場觀眾心潮澎湃。
軍屬潘金秀說:“視覺上很有震撼力也很有衝擊力,我覺得我們松陽作為一個革命老區而且又是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紅色基因通過演講表演的形式傳承出來,我覺得非常好,很容易讓人接受。特別是這些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把這個紅色基因植入自己的信仰裡面,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去報效祖國。”
隨後,一等功臣周益斌,中國好人、退伍軍人雷明春兩位退伍軍人代表登台講述崢嶸歲月里的難忘事迹以及親身經歷。一等功臣周益斌胸前一枚枚閃耀的軍功章,是對他經歷的一次次重大救援任務建功的肯定。訪談中,周益斌回憶起火災撲救的經歷時,用“必須上”三個字道出了軍人的使命與信念,令觀眾動容;雷明春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數十年如一日,詮釋着熱忱與奉獻。他們也是無數退伍軍人“退役不褪色”的縮影,他們脫下軍裝,卻沒放下責任,用行動詮釋軍人的崇高精神,激勵着准新兵們拿過他們接力棒,更加堅定參軍報國的決心,創立新功業。
准新兵楊文俊激動地說:“我即將踏入部隊,我應該向他們看齊,向他們靠攏,繼續追求軍人服務人民就是保家衛國的精神。穿上軍裝保家衛國,是我從小的夢想,我會在部隊裡面好好乾,好好努力保家衛國。”作為松陽縣首位帶編入伍的准新兵陳志豪表示:“我很激動,我相信我能夠嚴守紀律,刻苦鑽研。我現在是一名基層的醫務人員,進入部隊以後,我接觸到的都是為國防事業獻身的熱血青年,這讓我對工作更有激情、更有動力。我相信我能帶着專業為部隊更好地服務。”
活動現場,觀眾們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這種“行進式”表演和“沉浸式”觀看的方式,不僅讓新時代強軍思想得以用一種更生動、鮮活的方式浸潤“准新兵們”心靈,也在市民中傳播開來,讓他們對宣講內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理論、政策方針等方面的理解與認同。“今天的活動很精彩,也很令人感動。國家因為英雄輩出而強大,民族因為拼搏奮鬥而復興。那麼我們作為青年一代應當勇挑重擔、肩負使命,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相聯合,將個人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相融合,與國家共同前行。”市民葉女士連連稱讚。
這是松陽縣首創將“迎老兵送新兵”活動與全民國防教育宣講結合的新模式。近年來,松陽縣充分利用地處浙西南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紅色資源豐富、英雄人物輩出的優勢,不斷創新探索國防教育新方法、新模式,打造“戎耀青松”國防教育品牌,深化“秘境尋聲”和“今晚七點半”品牌矩陣,建成“嚴景城青年理論宣講工作室”,通過與浙江農林大學的“校地合作”機制不斷提升青年宣講員的理論水平與宣講技能。
紅色精神如何打動年輕人?這是一個時代命題。松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青年之力傳承紅色基因,以創新形式激發家國情懷。正如一位觀眾所說:“這樣的活動讓我明白,紅色精神不是遙不可及的傳說,而是流淌在每個人心中的熱血與追求。”讓紅色基因融入青年的血液,讓創新理念詮釋家國情懷,歷史的美好將永遠煥發耀眼光芒。
未來,松陽縣將繼續探索“宣講+”的創新模式,把理論、政策融進故事、編入宣講,將全民國防教育與歡送新兵、學生軍訓等活動充分結合,通過青年宣講員的生動演繹和互動參與,讓國防教育“宣”出特色,讓全民國防“聲”入人心,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履行國防義務,自覺關心、支持、參與軍隊和國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