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2025年05月07日14:33:06 國際 1558

加州不是美國!”當這句話從美國州長口中蹦出時,全世界都愣住了......

5月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在一場線上採訪中語出驚人。面對鏡頭,這位民主黨籍政客直接向共和黨總統特朗普“開炮”,與此同時,他隨後一個舉動卻牽扯到了中國......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不能脫鉤!

作為美國經濟第一強州,加州2024年GDP達4.1萬億美元,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若將2024年的生產總值換算成國家排名,它足以躋身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本土、中國和德國。

如此龐大的經濟體,其動力很大程度源於全球貿易,尤其是與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聯繫,早已盤根錯節。硅谷的科技巨頭,如蘋果、谷歌、特斯拉,無一不是全球化布局的產物。它們的零部件可能來自東莞,組裝或許在鄭州,市場則面向全球。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加州的農產品,如水果、紅酒,也大量銷往中國。洛杉磯、長灘等主要港口,每日吞吐着巨量來自亞洲的貨輪。這每一筆都是實實在在的經濟賬。紐森曾直言,美中之間是“相互依存”,全球貿易並非零和博弈

紐森在《日經亞洲》採訪中直言:"我們距離華盛頓特區2000英里,但在理念上是兩個世界。"他批評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使加州損失數十億美元,尤其衝擊了硅谷科技企業與亞洲深度交織的供應鏈。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數據顯示,加州40%進口商品依賴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其中中國製造的玩具占其家庭消費的80%。這種經濟依存度讓紐森清醒認識到:與中國脫鉤將導致"超市貨架空一半"的災難性後果。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貿易戰下的利益博弈

特朗普政府時期揮舞的關稅大棒,首當其衝衝擊的便是加州這類外向型經濟地區。成本上升,商品價格上漲,企業利潤被壓縮,民眾生活壓力增大,形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紐森曾公開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加州內外損失數十億美元,波及旅遊、貿易、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公司。

面對聯邦政策,加州並未選擇沉默。州政府帶頭,直接將聯邦政府告上法庭,指控關稅“違法”。隨後,十幾個州也相繼發聲,形成不小的聲勢。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巨大壓力,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關稅政策上做出讓步,簽署了新的豁免政策。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其實加州與聯邦政府的矛盾,在美國聯邦制下並非新鮮事。加州長期以來是民主黨陣地,在移民、環保等議題上與共和黨主導的聯邦政府時有摩擦。此次貿易問題上的公開叫板,可謂“老傳統”遇到了“新問題”,而這新問題的根子,直指經濟命脈。

一些分析揭示的細節頗為耐人尋味。例如蘋果公司對鄭州生產線的依賴,特斯拉在上海創造的驚人建廠速度,甚至谷歌也曾試圖繞開聯邦限制。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這些科技巨頭,口頭上或許會附和“國家利益”,但其行動卻更遵循資本逐利的本性:哪裡成本低、效率高、供應鏈穩定,它們就流向哪裡。當這些巨頭的切身利益與聯邦政策發生衝突,它們自然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州政府的決策。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不止如此

深究下去,加州與聯邦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衝突,遠不止經濟利益這麼簡單。它同樣植根於兩者間深刻的意識形態鴻溝。加州作為民主黨的大本營,其政治理念、價值觀及政策偏好,本就與特朗普治下的共和黨聯邦政府存在顯著差異。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紐森那句“距離華盛頓特區2000英里,但在理念上我們是兩個世界”,精準地描繪了這種地理與政治上的雙重疏離感。加州社會普遍推崇的多元化、全球化理念,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政策,顯得格格不入。可以說,紐森代表的,正是美國社會中那部分最不認同特朗普內外政策的力量。

這種政治光譜上的鮮明對立,讓加州在面對聯邦關稅政策時,反抗的姿態尤為堅決,面對國內外日益增長的壓力,以及經濟負面效應的逐步顯現,聯邦政府似乎也並非鐵板一塊。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全球化重塑政經棋局

有觀點將中國通過產業鏈深度綁定美國地方的現象,形容為一種“地方穿透戰略”,似乎暗示着某種精心布局。然而,換個角度看,在全球化時代,經濟要素自由流動本是常態。中國製造業的性價比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加州和硅谷的選擇,更多是基於經濟理性。

更有意思的是所謂的“非對稱反擊”案例。譬如,美國對華光伏板加征關稅,中國則向加州捐贈光伏技術,這無疑讓美國其他州份的太陽能企業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又比如,中國限制石墨出口可能影響特斯拉電池生產,但與此同時,比亞迪卻向加州開放部分電池技術專利。這些操作,使得貿易摩擦的複雜性遠超簡單的稅率調整,牽扯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甚至觸及技術標準和能源安全

不只是州政府,美國商會、零售巨頭沃爾瑪塔吉特,乃至投資家巴菲特,都曾對關稅政策表達過深切憂慮。他們擔憂的是供應鏈中斷、成本最終轉嫁給消費者,以及貿易夥伴的報復措施。

例如,美國大量進口的軟木來自加拿大,一旦加拿大採取反制措施,加州的災後重建木材供應都可能受到影響。這正是事件的複雜所在。它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分,而是全球化浪潮下,國家利益、地方利益、企業利益與民眾利益交織的複雜局面。聯邦政府試圖從國家層面調整航向,但州政府和企業卻有各自的現實考量和難處。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有人將1848年加州因淘金熱開啟的“西部大開發”,與當前因中國資本湧入而引發的“新淘金潮”相提並論,認為這次淘的不是地下黃金,而是“聯邦制裂縫中的未來”。

這話雖帶些文學色彩,卻不無道理。當全球化的觸角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當產業鏈如毛細血管般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緊密相連,傳統的國家邊界和行政壁壘,必然會受到衝擊。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紐森和加州的這場“經濟表態”,無論最終走向如何,都清晰地揭示了一個趨勢: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結構、產業布局乃至政治體制,都將深刻影響其在國際舞台上的行為方式和迴旋空間。試圖關起門來解決問題,或單方面發號施令,恐怕越來越行不通。

當特斯拉的生產線因為缺少某個來自中國的零部件而面臨停擺風險時,馬斯克那句“形勢比人強”,或許道出了幾分真諦。這並非誰在刻意挑戰誰,而是新的經濟規律和力量,正在悄然改變世界原有的秩序。

“加州不是美國!”加州長發聲後,特朗普簽新政策,中國又被牽連 - 天天要聞

結語

當特朗普被迫讓步降低中國汽車關稅時,這場博弈的勝負已初見分曉。

紐森不僅捍衛了加州利益,更展現出超越黨爭的務實領導力。在全球化不可逆轉的今天,這位年輕州長的選擇證明:經濟理性終將戰勝政治操弄。而"加州不是美國"的宣言,或許預示着美國政治版圖重構的開始——當最大經濟體與聯邦政府分庭抗禮,誰才能真正代表美國的未來?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在未來“世界船都”
看20萬噸巨輪“長”啥樣 - 天天要聞

在未來“世界船都” 看20萬噸巨輪“長”啥樣

揚子晚報網5月29日訊 (通訊員 姚巍 季美岑 記者 王國柱) “中國造船看江蘇,江蘇造船看泰州。”這是流傳在造船業的一句話。5月27日,在泰州市委網信辦組織的“築夢大海新晨”網絡主題活動中,媒體一行走進泰州造船重企——位於泰州泰興虹橋新區的揚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感受造船現場火熱場景,以及20萬噸在造貨輪“巨人”...
美法院叫停,特朗普關稅戰涼了? - 天天要聞

美法院叫停,特朗普關稅戰涼了?

位於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28日裁定特朗普政府一攬子關稅政策非法,下令撤銷其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推動的關稅措施。特朗普政府已就此提起上訴。那麼,美國法院叫停所謂“對等關稅”等政策,到底意味着什麼?
“361”工程第五聯戰區開展繩索救援技術訓練 - 天天要聞

“361”工程第五聯戰區開展繩索救援技術訓練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隊“361”工程,進一步加強第五聯戰區消防救援隊伍協同處置山嶽(繩索)應急救援水平,全面提升隊伍應急救援實戰能力,5月13日上午,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第五聯戰區組織開展繩索救援技術訓練暨無預案山嶽救援實戰演練,總隊作戰訓練處王晉高工、長治支隊張小
萬榮縣應急管理局2025年“5·12”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 天天要聞

萬榮縣應急管理局2025年“5·12”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為切實增強全民關注度,不斷提升安全意識,進一步普及推廣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和提高避險自救互救技能,當天,萬榮縣應急管理局組織消防隊、住建局、衛體局、教育局、氣象局、防震減災中心、自然資源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林業局、社區辦、供電公司等相關部門在笑話廣場舉
卡塔爾贈送飛機抵達美國,特朗普:太大了,不是個人福利 - 天天要聞

卡塔爾贈送飛機抵達美國,特朗普:太大了,不是個人福利

【文/觀察者網 林琛力】據英國《衛報》報道,卡塔爾王室贈送給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波音747-8型客機近日已抵達美國。當地時間5月28日,特朗普表示,這架飛機“太大了”,不適合作為他的個人福利。28日下午,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媒體問答環節中,特朗普試圖解釋為什麼他將該飛機視為送給美國國家的禮物,而不是給他個人的福利。...
德國尋求與特朗普政府協調涉烏克蘭問題立場 - 天天要聞

德國尋求與特朗普政府協調涉烏克蘭問題立場

德國新任外交部長約翰·瓦德富爾28日到訪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舉行會晤,尋求就烏克蘭問題與美方協調立場。據德新社報道,瓦德富爾先與魯比奧舉行15分鐘小範圍會談,後舉行大範圍會談。他會後告訴記者,德美雙方“有着共同利益和目
北京今年汛期氣候狀況偏差,降水總量偏多,氣溫偏高 - 天天要聞

北京今年汛期氣候狀況偏差,降水總量偏多,氣溫偏高

6月1日,北京市正式入汛。據北京市氣象局消息,今年以來(1月1日—5月26日),北京市降水量和大風日數明顯偏多,比常年同期多50%;全市平均氣溫為7.1℃,較常年同期偏高0.7℃;全市平均8級及以上大風日數為11.8天,比常年同期多1.1倍。在今日召開的北京市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宗志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