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購來的商品不滿意,自然可以和商家好好溝通。可近日,家住南京雨花台區的高女士卻有了一次“吃蒼蠅”般難受的購物經歷,甚至還面臨被起訴的尷尬境地。
今年年初,高女士突然收到了一份民事起訴狀,自己被一家淘寶店主起訴。高女士雖然感覺不可思議,但也決定拿起法律武器進行“反擊”。
這一次購物要追溯到去年12月初,高女士通過專門從事代購的淘寶商家選中了一件韓國品牌的羽絨服。在購買之前,高女士曾和客服進行過詳細的溝通,對方明確表明這件衣服是韓國製造。然而下單幾天後,商家將代買的衣服拍照發給高女士確認時,問題出現。
南京市民高女士
說是拿到貨了,要從韓國寄過來,可我看水洗標,是madein china,和我們之前約定的不一樣,之前約定的是made in korea。貨不對板,我不能接受。
代購商家與韓國經銷商也進行了溝通,最後給到高女士的解釋是,服裝的面料為韓國生產,對於這樣的解釋,高女士顯然無法接受。
南京市民高女士
說面料是韓國的,我覺得我下單前就跟客服明確是韓國製造,如果不一定是韓國製造,那可以明確告訴我,我自己承擔。並不是說哪一國製造的不好,中國和韓國的都很好,但我買之前說了要韓國製造,那就不能欺騙我。
多次協商後,代購的淘寶商家依舊堅持將衣服發給高女士,無奈的高女士只好申請淘寶客服介入,淘寶客服工作人員在調查後認為高女士在此次購物過程中沒有過錯,於是告知高女士拒收衣服,並將此前支付的貨款退還給了高女士。
南京市民高女士
淘寶客服覺得是商家的原因,把790元款全部退給我。
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然而沒過多久,高女士就接到了法院的電話。原來淘寶代購的商家以惡意申請退貨退款為由,將高女士告上了法院,要求高女士賠償代購方相關損失,以及訴訟費、律師諮詢費等共計1145元。對此,高女士十分氣憤。
對此,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消費者詢問時,商家明確回復產品是在韓國生產,但是最終發現並不是如此,對於消費者而言構成欺騙行為,消費者要求退貨退款是合理的。此外,相關法規也有“7天無理由退換”等條款。商家雖然會提出“代購商品不退不換”,但這種要求明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對消費者不構成約束。
律師建議,高女士應當將自己當初和商家的聊天記錄,以及相關照片證據及時提交給法院,並據此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從法律上來說,應當去出庭應訴,而關於律師費,應當按照誰請律師誰承擔的原則,如果對方是惡意起訴,存在侵權行為,消費者也可以提出要求商家承擔相關損失,具體的情況,法院在進行審理時,會根據相應情況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