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韓國當前民調支持率最高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身上背負着多項重罪,只需確定一項就能讓李在明從熱門候選者淪為階下囚。
然而,李在明又一次幸運地躲過了“絞殺”。5月7日,首爾高等法院宣布將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的重審日期,推遲至總統大選後,這幾乎意味着韓國大選已經沒有多少懸念。
儘管李在明身上有眾多罪行指控,但能夠威脅到李在明競選韓國總統的,目前只有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這一條。
根據韓國《公職選舉法》,已登記的候選人除非被判實刑,否則資格不受影響。李在明目前要做的,就是盡量拖延法院宣判的速度。一旦李在明勝選,他將會和特朗普一樣,“自動解除”所有罪行指控。
需要指出的是,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已經經歷了三次反轉。一審判決李在明有罪,但有1年的緩刑期;二審宣布李在明無罪,這為李在明競選總統鋪平了道路。
然而,韓國政治的一大特色,就是反轉。本月初,韓國最高法院宣布二審判決無效,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需發回重審。檢方指控李在明2021年謊稱不認識涉腐官員金某,涉嫌欺騙韓國民眾。除此以外,李在明涉嫌在土地規劃問題上“散布虛假信息”。
這一戲劇性轉折,讓韓國社會的分裂再次加劇。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金珠玉法官,公開要求最高法院法官辭職,指責其“政治介入審判”;
釜山等地法官亦在內部平台聲討,稱此舉損害司法公信力。共同民主黨則公開指控最高法院“雙標”,稱最高法院對對尹錫悅戒嚴令保持沉默,卻對李在明案“超速裁決”,要求啟動國政調查。
在這種背景下,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出現了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轉折。5月7日,首爾高等法院以“保障候選人選舉權利”為由,將原定5月15日的庭審推遲至6月18日,而韓國大選在6月3日,這幾乎徹底消除李在明的參選資格風險。
由此一來,李在明幾乎提前鎖定了下一屆韓國總統的位置。要知道,韓國最新民調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達到了46.6%,碾壓韓德洙的34.3%,和金文洙的27.8%。
並且,韓德洙以無黨派身份參選後,韓國保守派票倉被分流,國民力量黨甚至考慮強行取締金文洙的候選人身份,讓韓德洙拼盡全力同李在明一較高下。
李在明的核心支持群體為20歲到39歲青年,這一年齡段58.7%的選民,都支持李在明。韓德洙的核心支持群體則是韓國40歲以上的人士,這充分體現出了韓國社會的分裂。
就目前來看,不論是誰當選了韓國總統,韓國的局面恐怕都很難好轉。不論是尹錫悅戒嚴的殘局,還是經濟復蘇的難題,還是司法系統的撕裂,都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