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籌備已久的一個大型項目,遲遲沒能開工,雙方索性擱置項目,將機會給了另一個鄰國。在此之際,深感“吃虧”的蒙方,轉頭找上了“第三鄰國”。
法蒙元首會晤
近日,蒙古國政府宣布與法國歐安諾礦業集團,達成了一項初步協議,計劃共同開發一個備受期待的大型鈾礦項目。
根據蒙古國政府的聲明,相關的協議草案,已經正式提交蒙古國議會,進行初步審議。該項目的首期投資額為5億美元,總投資則預計高達16億美元。按照雙方規劃,項目將於2024年至2027年間完成籌備工作,並在2028年迎來首次生產。
如果一切順利,該項目將在2044年達到年產2600噸的峰值。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也對此協議進行了高度評價,稱其將對蒙古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投資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事實上,這一項目的醞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去年,法蒙兩國高層的互訪,就為這個鈾礦項目奠定了基礎。去年6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赴蒙古國,推動“以能源為核心”的法蒙夥伴關係。
法蒙兩國簽署合作協議
在當時的訪問中,馬克龍指出,兩國在關鍵金屬開採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並承諾,法方將會通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合作,為蒙古國的生態轉型提供支持。
之後的10月,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回訪法國,與馬克龍進行了進一步會談,最終促成了歐安諾公司與蒙古國政府之間,關於鈾礦開發的協議。
實際上,蒙古國的鈾礦資源非常豐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報告顯示,蒙古國的鈾礦儲量估計超過150萬噸,這使得蒙方有潛力成為世界第三大鈾供應國。而鈾礦儲量排名前兩位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
蒙方也向來重視這一產業。數據顯示,採礦業占蒙古國gdp的25%和總出口的90%,可以算作蒙方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不過,這些礦產的開發和運輸,還面臨諸多挑戰,如基礎設施不足、環境影響考量以及運輸路徑的安全性問題等。
蒙古國鈾礦
由於鈾礦的特殊性和敏感性,特別是考慮到其放射性特徵,開採和運輸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蒙古國的鈾礦出口,也通常需要借道中俄,與兩國的合作自然也是順水推舟。
早在2008年,蒙古國就和俄羅斯針對共同開採東方省的馬爾代鈾礦,達成了協議,並成立了核能合資公司,以推進兩國在該領域的合作。
隨後,中國中核集團也在蒙古國獲得了首個鈾礦項目的開採權,成為了蒙古國鈾礦開發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然而,在之後的鈾礦合作中,蒙古國卻積極發展起所謂的“第三鄰國”戰略,轉頭選擇了法國。
王毅與蒙總統呼日勒蘇赫會面
需要強調的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地緣政治平衡”,反而會讓蒙古國陷入更大的危機中。畢竟,無論蒙古國與哪方合作,始終無法將這種關鍵的戰略資源,繞過中俄進行運輸。
在此之前,由於蒙方的貪婪,中俄已經擱置了與蒙古國的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將機會給了哈薩克斯坦。如果蒙方依然不放棄所謂的“第三鄰國”戰略,最終恐怕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