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近,一段“男子尿急誤把高架當隔離帶一躍而下”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據媒體報道,這一幕發生在廣東佛山南海區大崗互通高速路上,當時男子夜間行車堵車遇尿急,不慎將高架橋護欄誤當作隔離帶,一躍而下。
一定程度上,雖然媒體報道行文簡短,但是該有的新聞要素也都全了。只是在事件到底如何上“不夠徹底”而已。這個“不夠徹底”是啥?不管有沒有新聞素養的人也都能看出來,就是男子一躍而下最後怎麼樣了?
按理說,輿論層面有這樣的追問也是正常的。畢竟一個人從高架橋護欄一躍而下,而且還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就算高架橋下是水溝或河流,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至於高架橋下要是車道或硬地面的情況,更是讓人感到無限後怕。
可我們細品媒體報道的綜述“外出遊玩,注意安全”,會發現媒體只是把這個事情當作警醒案例來報道,並非是當作追蹤案例來報道。什麼意思呢?就是既然媒體並沒有過多透露男子一躍而下後的情況,就說明男子很可能“躲過一劫”。當然也可能因為媒體目前獲得的信息有限,導致無法把報道結果徹底化。
之所以這樣講,並非是為報道這條新聞的媒體辯護,而是看到評論區提前為男子吃席,總讓人覺得有些惡臭。要知道,媒體報道往往很難一次性把一件事情的前前後後都說清楚,所以要想了解清楚一件事情,自然需要多方信息、多次信息交叉驗證。
也就是說,只要報道信息是真的,基本要素是全的,那麼這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至於深度和廣度,即便也是我們期待的媒體報道,但是礙於現實條件,並非每件事情都能被報道透徹、所以讓子彈多飛一會兒,確實在很多時候是需要的。
不過報道是一回事,如何閱讀報道又是另一回事。只可惜很多時候,很多人是談不上閱讀報道的,只算得上看報道。一般來講,閱讀報道,是指的可以閱讀出報道背後的“沒說的話”,也就是報道到底說了什麼?希望我們被影響到什麼?而看報道的人,就是希望“直給”,只要報道“直給”不夠,就會認為報道“不徹底”。
換句話說,在看報道的人眼中,“直給”多少比信息真假更重要。於是你會發現。評論區里常常有人罵罵咧咧,只要報道不“直給”,他(她)們就覺得“小編們”不專業。拿“男子尿急誤把高架當隔離帶一躍而下”這件事情來講,他(她)們除了覺得小編不專業,更荒唐的是在評論區瘋狂吃席,即便面對的是一條“有頭無尾”的簡訊報道。
坦白講,媒體後續會不會繼續報道男子到底怎麼樣了,我們並不能確定,但是這並不妨礙這條簡訊報道帶給我們的警示。也就是說,這條簡訊雖然“不完美”,但是從報道的初衷和意義上,道理說清楚了,目的也達到了。
至於評論區基於吃席的追問,只想說他(她)們只是為吃席而吃席,對於一躍而下的男子到底憋沒憋壞,摔沒摔壞,他(她)們壓根兒並不關心。說實話,媒體報道的初衷也不是讓大家關心一躍而下的男子,更多是希望大家不要犯類似的錯誤。所以,此刻請再次默念在這件事情上,媒體報道的綜述:“外出遊玩,注意安全”。
當然,對於男子到底怎麼樣了?從人道主義層面出發,希望他沒事總還是值得推崇的,可既然媒體報道沒有具體說明,那麼作為置身事外的人們,最好的人道主義就是不亂吃席。因為一旦陷入吃席邏輯,意味着評論區的“看客們”,只是為尋求事情結果上的刺激和談論上的聳人。而對於報道希望我們怎樣?一躍而下的男子怎樣?他(她)們才不關心呢?
如此再去審視報道的初衷和意義,不得不承認,雞同鴨講是常態、世間悲歡不相通是常態、講道理講不通是常態、常識被淹沒是常態、信息傳遞失效是常態等等,如此種種,只想說,從報道到理解報道,這不是我們看到一盤菜就是一盤菜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在盲人摸象,都在搜尋自己想看到的信息。於是,從報道到被報道,小編們和當事人們註定成為被攻擊和戲謔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