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27日這天。加拿大工業部長宣布了一個決定。整個中加商界都震動了。
海康威視在加拿大幹了這麼多年,咋就突然被"趕走"了?給出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國家安全威脅"。
這個時間點選得有啥講究?加拿大到底想幹什麼?
作者-陽
120天的小算盤
加拿大這次真夠"精明"的。120天,聽起來挺隨意,其實門道不少。這個時間恰好卡在春節前後,你說巧不巧?加拿大明顯想在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期間製造壓力。更狠毒的是,這120天倒計時,剛好跨越中國的農曆新年,意圖給中方施加最大的心理壓力。
另外,6月27日這個時間點也不是隨便選的。就在G7峰會前夕搞這出,明顯是想給某些人"遞投名狀"。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對華施壓,加拿大這時候跳出來打壓中企,不就是在向美國示好嘛。
有意思的是,五眼聯盟的其他成員都在觀望。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老夥計,居然沒有跟進類似行動。這說明啥?說明加拿大這步棋走得有點孤注一擲的味道。
歐盟那邊反應更耐人尋味。德國、法國的企業都在擔心,要是效仿加拿大的做法,會不會丟掉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畢竟中國可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誰敢輕易得罪?當然啦,卡尼政府的小心思遠不止這些。這場突襲式的封殺,背後藏着更深的政治算計。
新總理的三把火燒得夠嗆
說起卡尼這人,上台就想搞事情。他接替特魯多成為加拿大第24任總理,嘴上喊着"絕不成為美國第51個州",聽起來挺硬氣。可實際操作呢?左右討好,兩面三刀。對美國硬一下,馬上對中國下狠手,這叫啥?典型的投機主義唄。
新官上任三把火,卡尼這三把火可真夠嗆。第一把火:對美國農產品、電車、鋼鋁加征關稅,總規模超1600億加元。第二把火:跟着美國對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徵收數字服務稅。第三把火:就是現在這出,拿中國企業開刀。
問題來了,這三把火燒得加拿大自己都受不了。GDP增速從2%直接跌到0.7%,經濟指標像自由落體一樣往下掉。
62%的加拿大民眾早就煩透了跟在美國屁股後面的日子。卡尼當選,本來就是靠着這股"反美情緒"上台的。民眾希望他能獨立自主,結果呢?還是在玩老一套的平衡術。
更諷刺的是,美國根本不買賬。特朗普6月27日當天就放話,說加拿大敢對美企動手,貿易談判立刻終止,還給了加方7天時間撤回決定。這不是打臉是什麼?
加拿大想當"獨立國"?美國的態度很明確:行啊,先斷了對美依賴。你想保市場?先替我打壓對手。可中國哪是好惹的?卡尼政府這次算是捅了馬蜂窩。
這下捅了馬蜂窩
中方那句"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可不是說著玩的。這話聽起來客氣,實際上是最後警告。
海康威視在加拿大有2000多員工,合作的安防集成商超過50家。一關門,大家都得喝西北風。這些人的飯碗,加拿大政府管不管?
更要命的是,中國在加拿大的投資規模超過200億加元。鋰礦、光伏電站、農業項目,這些重大投資隨時可能被"精準反制"。
2024年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當時加拿大跟着美國對中國鋼鋁加征25%關稅,結果呢?中國反手對加拿大菜籽油、海鮮加征100%關稅,直接讓阿爾伯塔省農民損失12億加元。
那些農民現在還記得呢。金黃的油菜籽堆積在田間地頭,賣不出去,只能眼睜睜看着爛在地里。加拿大每年對華出口油菜籽相關產品5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四成。一刀切下去,整個產業鏈都要受影響。
2023年加拿大封殺華為5G,中國三大運營商直接取消加企5G設備訂單。加拿大電信公司為了找替代方案,多花了30億加元。這錢,最後還不是消費者買單?
這次更狠。海康威視是全球安防龍頭,市場份額連續十幾年第一。加拿大本土安防企業技術遠不如人家,這些年海康的設備還幫着當地降低了不少治安成本。
現在好了,把人家趕走,自己的安防漏洞誰來補?加拿大的商場、學校、交通路口,監控設備要重新採購,成本起碼翻一倍。這麼一算賬,加拿大虧大了。政治表演的代價,最終還是老百姓承擔。
騎牆派的下場
說白了,加拿大這是典型的"想要面子又要里子"。既想擺脫美國控制,又離不開美國市場。既怕中國崛起,又捨不得中國紅利。這種矛盾心態,就像哲學裡說的"一人騎二馬",遲早要摔跤。
對比一下人家中東國家。沙特、阿聯酋搶着要中國投資,2025年赴沙特的中國企業預計突破1500家,同比增長近一倍。人家明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這些未來產業上,和中國合作才是明智選擇。
加拿大卻在這兒"作死"。歐盟都在加速和中國的合作對話,緊急啟動C919適航認證。德國工商大會主席都公開提醒了:"在新能源車領域排斥中國,等於主動放棄產業革命門票。"真是應了那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
卡尼政府現在是騎虎難下。繼續逼海康威視關門,中方的反擊會讓加拿大經濟雪上加霜。收回成命,又沒法向美國交代,國內"親美派"更要鬧翻天。
中國是加拿大必須打交道的鄰居,不是能隨便拿捏的對手。去年一年,中加貿易額就超過了1000億加元,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光是農產品出口,就佔加拿大總出口的15%。
120天倒計時,與其說是"最後通牒",不如說是給加拿大的"清醒劑"。搞政治操弄換不回經濟利益,當牆頭草只會兩邊挨揍。
結語
加拿大搞這個"120天通牒",看似牛氣,實際上是慌了神。
人家沙特搶着要中國技術,歐盟忙着談合作,加拿大卻在這兒"作死"。真是應了那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個在大國博弈中迷失方向的國家,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民眾。
你覺得面對中方的強硬警告,加拿大會在這120天里服軟嗎?還是會硬着頭皮死撐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