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00多字,閱讀需要4分多鐘,歡迎評論和轉發)
應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邀請,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於8月27日至30日訪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之旅為何能得以成行,能取得哪些成果,是否預示着中美貿易戰要結束了?
雷蒙多訪華何以成行
中美博弈仍然處於吃勁階段,美國還是不斷在南海和東海挑事兒,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為什麼沒有拒絕雷蒙多訪華?
根本原因是中美經濟聯繫密切,脫鉤斷鏈雙方都吃不消。
中方曾明確表示,中美商務部門保持對話溝通十分重要,對雷蒙多部長希望訪華持開放態度。
相比之下,美國經濟更加離不開中國 ,以計算機配件、電信設備等製成品為例,二十年前美國製成品總支出中進口佔據23%,2022年這一比例達到了34%,說明美國對製成品進口愈發依賴。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顯然是美國製成品的首選採購來源地,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越南和墨西哥逐漸代替了中國的部分出口市場份額。
不過這些國家的製成品還是依賴中國提供的零部件和材料,2017年以來,美國從越南的進口逐漸增多,中國對越南的出口也增長了一倍多,可以說越南扮演了中間商的角色。
因此,美國製成品貿易的最佳選擇還是中國,如果轉向越南等國家,將增加美企的運輸成本和採購成本,得不償失。
中美雙方通過貿易戰都認識到在經貿上脫鉤斷鏈純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恢復兩國商務部門溝通十分必要。
中美雖然在各自心裡都有了這種認識,但畢竟面兒上還是劍拔弩張,此時彼此都需要遞給對方一個“見面禮”以表誠意,為後續談判創造氛圍。
美國的“見面禮”是給予賴清德過境極低待遇,並於21日宣布將27家中國實體從出口管制清單中移除。
中國的“回禮”是文旅部公布的第三批出境團隊游國家名單包括美國,雷蒙多對此表示歡迎中國團赴美旅遊,美國恢復成為中國團隊旅遊目的地是美國旅遊業的重大利好,是促進雙邊關係的重要一步。
有哪些成果值得期待
在中美互相釋放善意的背景下,我們可以謹慎期待雷蒙多此訪。
在中方的通告中,加上了“應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邀請”的“慣例表述”,這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和氣候特使克里訪華時不同,說明中方對美方最近的表現比較滿意,有談判的意願。
另外,雷蒙多此次在華逗留時間長達4天,遠遠超過前三位美國高官的訪華時間,這麼長的時間絕不是走走過場,做一些象徵性的事,而是要開展一場實質性的談判。
我們可以期待美國在對華半導體政策、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上做出讓步,這三點時是今年5月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時特意強調的,
以投資審查為例。
彭博社5月稱拜登將於8月中旬簽署一項命令,限制美國在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投資。
8月中旬已經結束,截至目前拜登政府並沒有頒布相關限制對華投資命令,說明美方的戰略還在調整中,很可能取決雷蒙多此次訪華成果。
另外,美國限制美資進入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在國內也面臨巨大壓力,美國著名投資人芒格連用3個“愚蠢”來指責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投資者可以在中國高新產業獲得豐厚回報。
美國投資者目前正對中國人工智能項目趨之如騖,美國喬治城大學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1年,所有中國人工智能公司籌集資金的37%來源於美國投資者。
當然,我們對雷蒙多訪華也布恩那個抱有太大期望。
一方面,雷蒙多在遏制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行動中一直扮演“急先鋒”的角色,去年美國將31家中國公司、研究機構和其他團體列入所謂“未經核實的名單就是由她主導。
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矛盾重重,美國目前仍然不會接受中國崛起,並狂妄地認為完全有能力阻止中國崛起。
第一個矛盾是美國強烈的種族主義作祟,認為中國人不是白種人,沒有資格崛起,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澳大利亞演講時說,如果中國人都過上美國這樣的生活,那是地球的災難,充分反映了美國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霸權主義心態。
第二個矛盾是美國作為現存國際秩序既得利益集團的領袖,把自己定位成現狀維護者,把奮起直追的中國定義為“修正主義國家”和“現狀改變者”。
第三個矛盾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一新興大國必然會挑戰守成大國的地位,守成大國也必然會採取措施進行遏制和打壓,兩者的衝突甚至戰爭在所難免。
美國一直善於打壓綜合國力世界第二的國家,通過“民族自決”概念鼓動各地鬧獨立來肢解英帝國,通過“顏色革命”搞垮蘇聯,通過“產業打壓”奴役日本。
最後一個矛盾就是意識形態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按照馬克思唯物主義史觀,社會主義必將代替資本主義,美國的資本家提別擔心中國人鼓動美國人民搞“公有制”。
綜上所述,雷蒙多的中國之行可能會為兩國的貿易戰降降溫,但中美貿易戰短時間內很難結束,中美博弈的基本格局也不會改變。
不過交流總是好的,能夠避免誤判,以免將貿易戰發展成熱戰,但願美方能夠儘快轉變發展理念,天平洋足夠大,中美兩國完全可以共同發展、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