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兩天,鄭州一家五星級酒店擺地攤的新聞,引發熱議上了頭條。
我的一個電視台的朋友,在朋友圈裡興奮的告訴大家,這條視頻已經突破了百萬播放量。

我有點兒納悶啊,媒體和記者們第一時間不是應該去挖掘酒店為啥淪落到擺地攤嗎?
這麼大的新聞,記者興奮的竟然是播放量破了百萬。
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啥,沒有人關心。
我把這個新聞看了兩遍,覺得媒體這次有點兒喪事喜辦的味兒了。
五星級酒店的廚師走上街頭秀廚藝,再加上親民的價格,,確實吸引了很多人光顧。

酒店對着鏡頭激動的說,一天能賣3萬塊,擺地攤不丟人。
在大家高興之餘,我想問
這種降維打擊,讓四星三星,還有那些一二星的飯店怎麼活?
餐飲業作為典型的消費行業,其生存狀況是經濟繁榮與否的風向標。
自古以來,我們都是民以食為天。經濟繁榮時,人們通常擴大外出就餐、社交宴請的規模。
現如今隨着中產的財富縮水、整體陷入去槓桿階段,餐飲(尤其中高端餐飲)成為首當其衝被削減的不必要開支。
再加上史上最嚴禁酒令,更是讓餐飲業雪上加霜。
在此背景下,餐飲行業為了自救開始激烈內卷。為了爭奪顧客,各家只能降價再降價,但即使大家都卷到目瞪口呆,仍阻擋不住大規模的關店潮。
沒辦法,餐飲市場的供給太龐大了。
當消費端乏力,且越發傾向街邊燒烤的口紅效應時,沒有誰能在極度內卷下成為贏家。
哪怕是五星級酒店,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顱,躋身街邊成為叫賣的小販,迫切希望從本就不景氣的市井餐飲中分得一杯羹。
但問題是,無論餐飲、酒店還是其他行業,一切可持續的核心在於可持續消費。
當可持續消費成為負循環,大家只能陷入到無盡的內卷中,直到卷出天際。
五星酒店的大廚在街邊秀廚藝,把餐車推進街頭和社區,就是極度內卷下無奈的選擇。
能怎麼辦呢?
能撐一天是一天唄,但是後天呢?大後天呢?
沒有人知道。
說到這兒有人會問了,你這兒小嘴兒叭叭的評論,倒是說一說該怎麼辦呀?
前段時間重慶榮昌高書記公開呼籲領導們帶頭下館子,這就很好。
人民的高書記,我們必須感恩感謝!
另外我再提個小建議,如果高書記能帶頭把機關食堂取消,釋放出更多的人去街頭消費,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