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拒查北溪,卻援烏39億;俄放棄幻想、外交轉向,要與美硬剛

2023年02月18日23:39:13 國際 4186

聯合國拒查北溪,卻援烏39億;俄放棄幻想、外交轉向,要與美硬剛 - 天天要聞

近期,關於俄羅斯北溪輸氣管道被炸案有了新的線索,然而聯合國拒絕調查北溪案件,卻轉頭援助烏克蘭39億,這次俄羅斯也看清楚了西方國家的真正面目,因此放棄幻想,外交也開始轉向,要與美國直接硬剛。那這是否意味着俄烏衝突馬上要擴大化,本期就來分析。

聯合國拒查北溪,卻援烏39億;俄放棄幻想、外交轉向,要與美硬剛 - 天天要聞

去年,北溪輸氣管道被炸一案,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要知道,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合作非常密切,但因為烏克蘭危機爆發,直接導致歐盟與俄羅斯能源合作受阻,原本,北溪2號管道早在幾年前就能夠建成通氣,但因為西方制裁,最終延遲完工,而且一直無法投入商業運營。被炸後,俄羅斯更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修復管道。

聯合國拒查北溪,卻援烏39億;俄放棄幻想、外交轉向,要與美硬剛 - 天天要聞

這件事發生後,外界也開始猜測誰是兇手,從周圍國家檢測到巨大震動來看,北溪輸氣管道是被人為破壞的,許多人認為是烏克蘭乾的,畢竟俄烏衝突,這個國家最有嫌疑,另外,美英等國也在被懷疑的對象中。不過,這件事還真不可能是烏克蘭乾的,雖然澤連斯基想盡各種辦法報復俄羅斯,如果有機會,當然也會去炸輸氣管道。

但這些海底輸氣管道位置隱蔽,外層還有厚厚的水泥包裹,普通炸彈壓根就不能破壞。而且,烏克蘭也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來同時製造多個爆炸點,從而確保兩條輸氣管道都被炸毀,真正具備這項能力的,也只有美英兩國。按道理,俄羅斯輸氣管道在國際水域被破壞,聯合國應該介入調查,但現在卻以無權調查為由拒絕。

聯合國拒查北溪,卻援烏39億;俄放棄幻想、外交轉向,要與美硬剛 - 天天要聞

顯然,聯合國也是非常清楚的,這次調查無法給出真相,就算查到真兇,聯合國也不能進行處理,所以,從一開始拒絕俄羅斯,就是最明智的選擇,避免到時候羊肉沒吃到,還惹一身騷。而這件事也讓俄羅斯進一步認清楚了美國的霸權主義,實際上,俄烏衝突爆發,就是美國霸權導致的,否則北約也不會步步緊逼。

那麼如何才能夠打破美國霸權呢?首先,俄羅斯就是要拒絕同西方的一切談判,普京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做出妥協,那麼西方陣營將會得寸進尺。更為關鍵的是,美國挑起一系列危機的目的,就是要讓俄羅斯被拖垮,最好能夠分裂成多個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也只能跟西方對抗到底。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重慶市兩名幹部被查處 - 天天要聞

重慶市兩名幹部被查處

央廣網重慶7月2消息(記者陳靜)7月2日,重慶市紀委監委機關公眾號“風正巴渝”發布消息,重慶市兩名幹部被查處。...
牛約堡被曝後廚“髒亂差”,多隻蟑螂到處爬行,涉事門店否認,官方回應:正在核實 - 天天要聞

牛約堡被曝後廚“髒亂差”,多隻蟑螂到處爬行,涉事門店否認,官方回應:正在核實

7月2日,據福建電視台第一幫幫團報道:記者探訪福建廈門牛約堡林後店後廚時發現,有多種食材裸露,多隻蟑螂到處爬行。過道處的兩箱未開封麵包胚箱體標籤顯示,這批麵包胚生產日期為2025年6月1日,標註“常溫保質期10天”,而當日已為6月13日。牛約堡禾祥西路店在多個外賣平台月銷量均超1000單,號稱“堂食餐廳”,但記者在...
不懂“兔死狗烹”,馬斯克陷入困局 - 天天要聞

不懂“兔死狗烹”,馬斯克陷入困局

馬斯克的困局:是功高震主還是不懂明哲保身?總之,是他不懂中國傳統文化,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近日,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要驅逐“擁立第一功臣”馬斯克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這一事件背後的複雜糾葛,實則映射出美國政商關係的微妙與緊張。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她的一句話,讓全場動容 - 天天要聞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她的一句話,讓全場動容

“除了看不見,我什麼都能做。”在6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武漢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黃鶯的這句話,讓全場動容。兩歲那年的一次高燒,讓黃鶯成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2015年6月,她作為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學生,以高出當地理科一本線85分的成績被武...
水均益闢謠 - 天天要聞

水均益闢謠

針對此前“水均益已經移民海外”等傳聞,6月30日,水均益在個人賬號發布視頻,曬出他帶兩個孩子領取三人更新的身份證的畫面。水均益展示新身份證的國徽面信息在此之前,水均益還曾在6月10日、11日,連發兩條微博:“一大早出門,路過了老東家,吃了一
法警的故事,藏在沾滿牛糞的皮鞋裡 - 天天要聞

法警的故事,藏在沾滿牛糞的皮鞋裡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高峰村的晨霧裡,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司法警察李碩的駐村故事,藏在沾滿牛糞的皮鞋裡,飄在《歸雁》曲調的山風裡。這位從城市法院走進彝鄉的年輕人,用三百多個日夜的堅守,寫下了鄉村振興最生動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