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2021年01月24日21:00:16 歷史 1576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931年9月8日,日軍入侵我國瀋陽,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然而由於當時民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軍很快佔領了東北地區。當時日本的野心遠非如此,在佔領東北三省之後,日本又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入侵中國。為了共同抵禦外敵,國共雙方形成了抗日統一戰線。最終,通過長達8年的艱苦戰爭,日軍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然而事實上,日本在投降之前,國內有許多的狂熱分子一直拒絕投降,宣稱要與反法西斯同盟軍展開本土決戰,岡村寧次就是其中的一員。在日本投降之前,當時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就接到了來自天皇的投降密令,但是岡村寧次卻拒絕了投降的命令。而一向效忠天皇的岡村寧次為何會抗命呢?是因為當時他的手下掌握着80萬大軍嗎?實際並不是。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時期曾經擔任過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還曾調集數萬日軍,對中國軍隊進行過殘酷的“大掃蕩”,可以說岡村寧次是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而之所以如此,也於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以及當時日本國內環境息息相關。

岡村寧次於1884年出生在日本東京,在當時岡村寧次的家庭是一個已經沒落的武士家庭。然而雖然家族已經沒落,但是還家中成員還是奉行着武士道精神。在父母的刻意培養之下,岡村寧次從小就奉行着“義勇奉公”,“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希望有一天能夠報效國家。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898年,14歲的岡村寧次進入到了當時的東京陸軍幼年學校,從此踏上了自己的軍旅生涯。當時的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之後,國家實力大漲,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軍事改革,實行軍國主義,奉行武士道精神。這樣的政策,使得當時日本政府的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甚至佔到了政府經費的30%~45%,也使得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開始了對外擴張的路程。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而也正是在這一年,岡村寧次從軍校畢業。在得知戰爭爆發之後,剛剛畢業的岡村寧次就立馬申請去到前線,參加戰鬥,為天皇,為國家建功。而次年4月,岡村寧次也終於踏上了夢寐以求的戰場,參加了日俄之間的庫頁島戰役。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日俄戰爭的勝利,不僅使得日本真正地躋入世界強國之列,還讓日本民眾認為,日本已經強大起來,不再懼怕任何國家,開始了自己的入侵之路。而親身經歷過日俄戰爭的岡村寧次也感覺到了戰爭的勝利給國家和自己帶來的利益,對日本實行的軍國主義政策表現出狂熱的支持。

一戰後,岡村寧次作為一名情報工作人員,潛入到了中國,進行情報獲取和研究中國,為日後的作戰計劃做準備的工作。1919年,岡村寧次回到日本,一直致力於爭取日本陸軍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為發展軍國主義而搖旗吶喊,在岡村寧次的心中,只有侵略擴張,才能真正時日本強大起來。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岡村寧次被派往中國東北地區,擔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在此期間,在他的控制之下,日軍對東北地區的抗日義軍,展開了殘忍的大掃蕩,很多抗日戰士,在戰役中犧牲。而也正是憑藉著在東北地區的軍事行動,岡村寧次得到了日本當局的重用,成為日軍大本營的核心人物。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之後,岡村寧次為了所謂的“大日本帝國”,帶領着部下的軍隊,在中國境內肆意屠殺中國的軍隊和人民。最終,憑藉著在華的“赫赫戰功”岡村寧次成為了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而事實上,雖然此時的日軍佔領了我國的大片領土,但是由於戰線過長,日軍早已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當中,日軍戰事不利,而中國軍隊則曙光漸近。太平洋戰役的失利,也使得日軍開始方寸大亂。於是岡村寧次接到命令,將在華的主力軍部署在沿海地區,防止盟軍登陸,對日軍展開進攻。

最終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共同努力之下,1945年5月9日,德國宣布投降,而早在兩年以前,意大利已經投降。軸心國只剩下了日本,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仍然妄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在同盟軍宣布了《波茨坦公告》之後,日軍仍堅持作戰。於是各國相繼對日軍展開了行動。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廣島投放了一枚原子彈,隨後蘇軍進入我國東北地區,對關東軍展開戰爭,中國軍隊也開始了全面反攻。三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在日本長崎爆炸。面對這樣的情況,日本天皇意識到大勢已去,於是決定投降。

8月12日,在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三天,日本天皇密電岡村寧次,表明了投降的態度。然而崗村寧次在接到密電的時候,表示不敢相信,他不相信日本就會這樣失敗,以這樣“屈辱”的方式投降。當時的岡村寧次的手中握着80萬大軍,在他看來,日軍仍有着一戰之力,就像當初打敗強大的俄國一樣。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而即使是失敗了,自己也早已下定了“玉碎”的決心。因此,岡村寧次剛開始拒絕投降,立即向陸軍大臣和參謀總長發電,要求拒絕盟軍所提出了《波茨坦公告》。

但是日本戰敗已成事實,即使國內軍官和士兵對展開本土決戰的士氣高漲,但是為了減少民眾的傷亡,無畏的犧牲,最終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在此之前,崗村寧次也接到了來自東京的電報——宣布投降。9月9日,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正式繳械投降。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之所以在接到投降密電之後仍然選擇作戰,並不是崗村寧次的手中握有重兵。或許他知道,400多萬日軍到最後都逃脫不了戰敗的命運,他手中的80萬日軍又如何能擋住盟軍的進攻呢?但是,此時的岡村寧次已經在戰爭中失去了理智,他無法接受戰敗的事實,從小信奉武士道的他無法承受戰敗的屈辱,而是想要與盟軍“玉碎”。但是在投降已成事實之後,他還是遵循命令,接受了投降。

岡村寧次為何拒絕天皇投降密令?只因手中的80萬大軍?實則不是 - 天天要聞

然而,讓人感到無奈和憤怒的是,這樣一位狂日的戰爭分子,這樣一位藐視生命的戰犯,卻在1949年1月26日被判“無罪”,最後回到了日本,最終於1966年9月因心臟病而猝死,享年82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 天天要聞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據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主辦的天下韶山網消息,清明期間,毛澤東主席的孫子毛新宇少將攜妻子劉濱、兒子毛東東、女兒毛甜懿回到韶山祭祖,慎終追遠、禮敬祖先。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由於東北“剿總”原將領范漢傑等人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改造之路,下午的討論會很快便結束了,得出的結論自然是國民黨反動派自蔣介石起到具體的戰役執行者,反動透頂,愚蠢透頂,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看出解放軍偉大而神奇的決策,先打錦州,然後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武漢市民帶着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武漢市民帶着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攝影記者 劉中燦“武漢張公堤上有很多抗日時期的碉堡群,早上看到有人擺黃花祭奠。”近日,武漢市民李先生反映,有市民在清明期間祭掃抗日英烈,他很感動。4月5日,清明節假期第二天,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張公堤江漢段,沿着大堤步行看到了多個碉堡遺址群。碉堡遺址散布在整條張公堤的沿線,有市民自發前...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5日4月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拍攝的中國少年先鋒隊出旗儀式。清明節將至,各地舉行祭掃活動,緬懷先輩,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來源:新華社)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 天天要聞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俄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國,同時俄國也是國際上響噹噹的大國。不過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俄國境內,居然沒有一個唐人街?很多人會給你普及知識,說什麼唐人街是華人在外面受欺負,從而團結起來的產物。難道說,俄國沒有唐人街,是因為華人在俄國沒有受到欺負,所以沒有團結在一起嗎?其實以上對唐人街的定義,已經是老黃曆...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 天天要聞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1644年,明朝的崇禎皇帝弔死在煤山,明朝的藩屬國高麗,也就是朝鮮和韓國,君臣非常悲痛,準備替崇禎皇帝報仇,可惜實力不允許。後來,朝鮮民間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崇禎紀年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