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2021年01月24日08:00:07 歷史 1686

1989年,一位離開中國老家近10年的遠征軍老兵,帶着自己的日本妻子,回到了老家白沙鎮。近10年的日本土豪生活,老兵始終還是無法適應,最終決定回到中國,在鄉下生活,而他的兒子則留在了日本,不僅入了日本國籍,還改名為大宮崇義,開啟了打理數億家產的生活。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80年代的日本

這天上掉下來數億家產的好事,真和電影上演的一樣,放誰身上都是讓人高興不已的事情。但老兵家的好事還真不是天上掉下來,這一切是有淵源的,故事還要從四十多年前說起。

一、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1938年武漢會戰以後,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無法取得大進展了,日本改變了策略,他們希望能夠切斷盟軍對中國援助的通道,當時的大部分資源都是從雲南那邊送入國內。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日軍開始攻打與昆明交界的緬甸,1941年,我國遠征軍開赴緬甸與日軍作戰。1943年,17歲日本女護士大宮靜子,和同學一起從日本出發,先到上海,後轉機到了緬甸。在緬甸就是在戰地醫院當護士,當時的戰爭還是很激烈,受傷的人也很多。

1944年,遠征軍發起緬北滇西作戰,這場戰爭殲滅了三萬餘人的日軍。遠征軍的一位連長劉運達,在攻下日軍的一個戰地醫院,一些日軍紛紛自盡,但醫院的醫生護士等不是軍人,他們只能投降。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劉運達把這些俘虜帶回以後,經過審問都是些不會打仗的醫護人員,於是就建議上級讓這些女護士給受傷的遠征軍服務,畢竟遠征軍中受傷的人也不少。劉運達對其中一位女護士特別有好感,和其他人對日俘虜的態度不一樣,劉運達非常關心她,這讓無依無靠的日本護士也心生好感。

二、娶日軍女戰俘為妻

不久之後戰爭結束,有些戰俘送回了日本,有些則留了下來。這位女護士大宮靜子選擇跟連長劉運達一起回到了中國老家白沙鎮。1945年回國以後兩人結婚,劉運達給大宮靜子取名莫元慧,並且開始認認真真地學起了中國話。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雖然改了中國名,學會了中國話,但抗日戰爭給中國人留下的傷害太大,所以可以想象家裡有個日本人的日子是不會好過的。日子難過但終究還是要過下去的,莫袁慧陸續生下了二個兒子,孩子長大以後還是和父親一樣乾著最重的活,拉條石。

三十年過去,莫元慧已經適應了中國的生活,也沒有人再去關注她是日本人的事情,她也已經入了中國的國籍,她和普通的中國鄉下婦女沒有什麼區別了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三、日本富商尋找女兒

1977年,日本日中友好協會一行人,在會長大宮義雄帶領下來到北京訪問,活動結束後,大宮義雄特別懇請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否幫忙尋找他的女兒大宮靜子。由於大宮義雄也只是根據回日本的一些戰俘的信息,從他們那裡得知大宮靜子是隨着遠征軍回到了中國。

憑着僅有的一點信息,有關部門開始了調查,很快便有了消息,於是他們就準備上門核實情況。1978年,白沙鎮的一個小村莊徐徐開進幾輛小轎車,這在當時可是稀罕物啊,村民都過來圍觀,車上下來的人開始問村民劉運達家在哪裡,他是否有個日本妻子。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劉運達和兒子劉崇義還在工地上運條石,這是一份辛苦又危險的活,他的大兒子就是條石翻下車被砸身亡的,但生活所逼又不得不繼續這個份工作。聽說來了小轎車,還是來找自己老婆的,劉運達和兒子急忙扔下手上活回到家中。

莫元慧見到這麼多陌生人也是很害怕,他們問莫元慧:你是不是在日本金澤市出生,後來學了護士,又到緬甸戰場照顧傷員,你的姓名是不是大宮靜子?莫元慧聽到這些鎮住了,都幾十年過去了,怎麼有人對自己的過去這麼了解啊?她戰戰兢兢地答覆到:是啊,我是大宮靜子,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對方也很是激動:終於找到了,大宮靜子小姐,我們是受你父親委託來尋找你的!這下終於完成任務了。莫元慧聽到自己父親還活着,也是激動得不停落淚。於是小轎車載着莫元慧一家子,來到城裡,核對身份辦理手續。

四、舉家搬到日本

其實早在1972年,中日關係恢復以後,莫元慧就動過回日本看看父親的心思,只是當時劉運達不同意,他怕莫元慧一去不返了。但是這次不一樣了,莫元慧知道父親還活着,而且已經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劉運達知道他阻止不了莫元慧回日本了。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此時的莫元慧心中也是激動不已,分別幾十年的父親還健在,而且也在尋找她,心中的思念之情頓時是如何也止不住了,晚上也是翻來覆去的回憶着小時候的場景。很快她的簽證辦好了,雖不忍心和丈夫兒子分別,但想到家中闊別幾十年的老父親,她還是咬咬牙回到了日本。

1978年的5月份,大宮靜子回到了日本,見到了思念已久的父親,父女兩人抱頭痛哭。原來大宮靜子還有兩個哥哥,大兒子參軍在戰役中身亡,小兒子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大宮靜子離家後就沒再見過。這個老父親也是夠可憐的,就想找到女兒繼承價值數億的家產,這時的莫元慧已經是一個富二代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大宮靜子的父親隨着戰後的經濟復蘇,生意做得非常好,短短几十年間擁有了幾家工廠,超市,還有酒店,名副其實的一個大富豪。隨着年紀越來越大,對兒女的思念之情也是不斷湧現,於是開始尋找女兒,根據女兒一起出國的同學回憶,大宮靜子是跟着遠征軍回到了中國,他也就斷了想法。

後來隨着時局變化,他有機會到中國,就又重新開始尋找女兒,好在女兒還安好,也順利回到了他的身邊。為了能讓女兒一直留着身邊,他讓女兒把在中國的丈夫和兒子都接到日本。

1945年娶日本女俘虜,生活40年後,兒子到日本繼承數億家產 - 天天要聞

經過兩年多的書信溝通,1980年劉運達和兒子劉崇義終於辦好籤證,也來到了日本。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十分發達,加上大宮靜子父親又是大富商,一家人在日本的生活着實讓人羨慕。

五、回到故鄉

在日本劉運達和兒子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大別墅,小轎車,但年過60的劉運達雖然物質生活是提高了,精神上卻一點不開心,因為他不會講日語,生活習慣又不相同,各種社交活動大宮靜子也要帶着他參加,他是倍感尷尬,回到中國的想法不斷。

後來大宮靜子的父親去世,劉運達就和妻子大宮靜子一起回到了中國老家,而他的兒子已經適應日本的生活,就繼續留在日本,打理外公留下的大筆遺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地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