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以其為人,真的甘願一字不題,任人評說?

2020年07月09日22:08:40 歷史 1184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愛樹碑立傳,功勛卓著的英君、明主尤甚,但開創大周、在古代男權社會將所有男人踩在腳下的武則天,卻是一個例外。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死後在自己墓前留下了一座無字碑,同時也給世人留下了一道千古謎題。

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以其為人,真的甘願一字不題,任人評說? - 天天要聞

乾陵位於西安市乾縣的梁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兩塊高大的石碑,靜靜地佇立在墓前。西面這塊是“述聖碑”,由武則天所撰、唐中宗所書,再由能工巧匠鐫刻於上,碑文的內容主要是對高宗在位期間功績的歌頌。東面這塊石碑由一塊巨大的整石打磨而成,碑首雕刻着八條互相纏繞的螭頭並以雲龍紋修飾,碑座則有駿馬飲水、雄獅、雲紋等飾樣。可啟人疑竇的是,如此精緻的墓碑,上面卻沒有一個字的碑文。這座碑,正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必須指出的是,現在的這座“無字碑”上已有13段文字,其中就包括險險失傳的古契丹文——“死文字”。不過,這些文字都是宋金以降的後人所題,而無字碑指的是在此前它的原樣。

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以其為人,真的甘願一字不題,任人評說? - 天天要聞

那麼,武則天為何要這樣做呢?關於這點,通常由四種說法。

一是“功德無量說”。支持者認為,武則天像秦始皇開創“皇帝”尊稱時那樣,覺得自己功高德大,已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武則天在位期間,扶植貧寒,打擊豪強,發展科舉,獎勵農桑,邊境安寧,國泰民安,所以她覺得自己的功績遠非一塊碑文所能盡述,便留下一座空碑。

二是“左右為難說”,指武則天想到自己與高宗合葬,無論稱呼自己是皇帝還是皇后,都很難落筆。若稱皇帝,叫身旁的高宗情何以堪,李唐子孫也無法接受;若稱皇后,又是對自己的貶低,一字之差代表的卻是權力的巔峰和權力巔峰的附屬品。她左思右想,最後決定什麼都不寫。

三是“愧疚還唐說”,指武則天晚年為篡唐改周感到良心不安,在經歷一系列的心理鬥爭後,決定在死後把江山還給李唐。另外,她在一個男權社會悍然稱帝,對自己死後的境遇沒有信心,害怕後世史官群起批判,便借無字碑以求自贖,希望後人給她一個公正的歷史定位。

四是“自知之明說”。這種說法與第一種正好相反,武則天晚年,認為自己沒當好這個皇帝,沒有為百姓顧好這個家,導致政治腐敗,局勢不穩。另外,她的私生活也不太檢點,面首、男寵不計其數,沒面目九泉之下去見高宗。無字碑,實為“沒臉面見舊唐故主”之意。

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以其為人,真的甘願一字不題,任人評說? - 天天要聞

這四種說法似乎都有一些道理,至於哪一種說法才是武則天的本意,現在已無從考證。基於武則天為人品性,及史料記載的她晚年與大臣交談時字裡行間透露出的焦慮,筆者更傾向於第三種說法。這樣一個男權社會,一名女性取得了凌駕於所有男人之上的政治成就,可以說是曠古絕今的,但在她身後,這個男權世界會對她展開什麼樣的反撲,聰穎如她,自然未雨綢繆。所幸,她擔心的事終究沒有發生,後人還是給了她一個相對公正、客觀的歷史定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煽動霸凌,教唆醉駕,禹天成緣何從老師到惡魔?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煽動霸凌,教唆醉駕,禹天成緣何從老師到惡魔?

學校門口,老師靜靜看着一群混混圍毆學生,不僅不制止,反而露出了會心一笑,揚長而去。被揍的學生叫江遠,他爸是東平市政法委書記,他就是因為這被壞人圍獵的,而圍獵他的人竟然是一名學校的老師叫禹天成,後來下海經商成了東平最大的黑社會組織頭目。從老師
湖北鶴峰縣:清廉文化賦能文旅新活力 - 天天要聞

湖北鶴峰縣:清廉文化賦能文旅新活力

在武陵山區的懷抱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不僅坐擁“中國仙本那”屏山峽谷等絕美自然風光,更承載着華夏大地獨樹一幟的容美土司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蘊,尤其是清廉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底蘊厚重。近年來,鶴....
冒功者,就該被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遺臭萬年 - 天天要聞

冒功者,就該被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遺臭萬年

本文是歷史架空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對號入座,那就是做賊心虛。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我國隋唐時期,百濟恃仗高句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二者結為世仇,戰爭不斷。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濟與高句麗、靺鞨聯合攻打新羅,連續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