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場上,重騎兵的存在就像如今的重型坦克,在戰場上不說是無敵的存在,但殺傷力和威懾力也是極強。不過重騎兵在歐洲出現的比較多,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卻是極少出現,為何?因為這東西在中國用途不是很大啊;重騎兵不僅造價極為昂貴,而且對地形要求極高,所以重騎兵很少;雖說是少,但終究還是有的,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歷史上的四大精銳重騎兵。
TOP、4 鐵鷂子
鐵鷂子是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分為十隊,每隊300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在早期時, 鐵鷂子是作為西夏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儀仗使用,但隨着戰事的發展,這支軍隊逐漸發展成為西夏的主力軍,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
這支騎兵裝備精良,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而且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
鐵鷂子作戰多用魚鱗陣,當然不是因為什麼文官陣形,其實說的好聽,他們的陣法叫魚鱗陣,說的不好聽,基本就是狼群戰術了。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戰法很有效,畢竟對重騎兵而言,陣法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只要將重騎兵的威力充分發揮出來即可;所以這支騎兵在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出現之前,是世界上最兇悍的騎兵之一,也是所有党項敵人的夢魘。
TOP、3 鐵浮圖
鐵浮圖又被稱為鐵浮屠引,是金國鐵騎引的一種,極其類似歐洲十字軍,屬於金國大將完顏兀朮(金兀朮)的手下,與拐子馬一起隨同金兀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公元1140年時,金兀朮率領手下十萬大軍和一萬五千名拐子馬、五千名鐵浮圖一起浩浩蕩蕩直奔南宋首都臨安。途中,鐵浮圖與拐子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長江邊上的順昌。
雖然鐵浮圖和拐子馬的配合極為完美,一個是重騎兵,一個是精銳輕騎,但泱泱華夏,經歷過的風浪數不勝數,而且重騎兵在歷史上也不是沒出現過,所以聰明的漢人很快就想到了破解之法。在順昌之戰時,先派人悄悄的在穎河中投毒,數日後金兵多數病倒,失去戰鬥力大半。
劉錡認為時機已到了,他組織一支隊伍,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排在陣地的前列,專砍敵人首先衝過來的騎兵的馬腿。而待騎兵倒地後,再用標槍刺殺,大破金軍的鐵浮圖和拐子馬,使其損失過半。而剩下的一半鐵浮圖和拐子馬,最終被岳飛給消滅了,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的一支重騎兵了。
TOP、2 蒙古鐵騎
其實成吉思汗麾下也是有重騎兵的,而且規模極為龐大,但蒙古騎兵隊伍顯然是經過改良的,因為每支蒙古騎兵隊伍中都是輕騎和重騎混搭的,比例大概是三比二;蒙古帝國崛起時,蒙古的重裝衝擊騎兵也十分強大,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時,重裝騎兵占整個騎兵軍隊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蒙古與歐洲聯軍的交戰就體現出各騎兵配合所形成的強大戰鬥力。蒙古先以少量輕騎兵誘使歐洲騎兵追擊,隨後蒙古騎射手從兩翼包抄追擊的歐洲騎兵,並不斷向歐洲騎兵發射箭矢,殺傷歐洲騎兵。這時待命的蒙古重騎兵向歐洲騎兵發起衝擊,而由兩翼包抄的蒙古騎射手對歐洲騎兵完成了合圍。由於之前不斷受到蒙古騎射手的殺傷,歐洲騎兵隊形已經散亂,被蒙古重騎兵擊潰。
蒙古騎兵最恐怖之處在於他們的戰術是可以複製的,遇到實力不足的敵軍,就是全軍突擊;遇到強大的對手,就是輕騎兵誘敵,破壞敵方陣型,然後重騎兵衝擊。可能會有人問,不是說打造重騎兵很費資源嗎?首先是馬,蒙古還會缺馬嗎?之後就是鍛造鎧甲的資源,你以為蒙古掠奪那麼多資源幹嘛了?都是來打造軍隊了,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
TOP、1 玄甲鐵騎
既然天下無敵蒙古鐵騎都只能排第二,那誰能排第一呢?別說,蒙古鐵騎和唐朝鼎盛時期的玄甲鐵騎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據《資治通鑒》對於玄甲鐵騎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那這玄甲鐵騎之所以在歷史上如此赫赫有名,當然是有戰績來支撐的,李世民曾用一千玄甲鐵騎大破王世充,斬俘六千餘人。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三千五百名玄甲鐵騎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投降……
李世民登基後,拆分玄甲鐵騎。一部分成為皇宮近衛部隊“百騎”,長期駐紮在皇宮附近只在內部實行輪換而不離開京城。而玄甲鐵騎的主要部分,交給了李靖,在唐對突厥的滅國性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到武則天時代,玄甲鐵騎開始了擴充,戰鬥力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到唐玄宗時代,又進行大規模改組,戰鬥力則繼續下降,最後淪落為裝飾品。
不過在歷史上,其實重騎兵並不少,尤其是在東晉十六國及之後的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重騎兵是當時的主流配置,即便是在唐末亂世之時,重騎兵也是不少,而之後的遼國更是有非常龐大的重騎兵團,而北宋也有一部分;但後來由於克制重騎兵的方法出現(《水滸傳》中就有相關記載),機動性強的輕騎兵逐漸佔據上風,之後重騎兵才開始慢慢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