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之亂還在繼續……
據美媒報道,繼7日使用催淚瓦斯和震爆彈之後,當地時間8日下午,洛杉磯警方向抗議者大量射擊非致命子彈。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打擊非法移民暴亂”為由,繞過加州州長紐森,直接下令派遣2000名國民警衛隊進駐洛杉磯,並宣布全市進入“戰術警戒狀態”。這是自1965年以來美國總統首次未經州長請求調動州國民警衛隊,此舉引發聯邦與加州政府的激烈對抗。
特朗普援引《美國法典》第10編第12406條,宣稱洛杉磯抗議活動構成“對聯邦權威的反叛”,以此強行接管加州國民警衛隊指揮權。此舉遭到加州民主黨籍州長紐森的強烈反抗,他指責特朗普“煽動暴力、製造混亂、軍事化城市、逮捕反對者”,是“獨裁者行徑”。
特朗普與紐森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兩人在關稅、加州山火、對華關係等問題中衝突不斷。洛杉磯市長巴斯更直指聯邦行動“加劇恐慌”,強調地方警方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勢。
歷史上,美國聯邦政府調動州國民警衛隊需州長請求或國會授權。1992年洛杉磯騷亂時,老布什總統也是在州長請求後出兵。特朗普此次打破政治慣例,被美國法學界視為對州權的嚴重侵犯。這場“聯邦硬剛地方”的戲碼,折射出特朗普政府擴張行政權力的危險傾向。
衝突導火索源於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在洛杉磯展開的大規模搜捕行動,兩天內逮捕上百名非法移民,引發移民社區大規模抗議。特朗普將抗議定性為“非法移民與罪犯的暴力叛亂”,而移民權益組織則譴責聯邦執法“製造人道危機”。
事實上,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高呼“解放洛杉磯”,更像是一場“鐵腕領袖”的表演。要看到,特朗普執政半年來,發起無差別“關稅戰”、調停俄烏和加沙衝突、施壓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高校等都未取得實際效果還引發各界劇烈反彈,特朗普急需展示移民政策的“成果”,以轉移輿論注意力。特朗普將移民犯罪化的策略,既為兌現競選承諾,也為煽動選民情緒。
洛杉磯街頭的硝煙,更是美國移民政策積弊的總爆發,凸顯美國社會對移民問題的根本分歧。在文化層面,特朗普支持者將拉美裔移民視為“文化入侵者”,煽動白人群體焦慮;而加州作為 “庇護州”,堅持多元文化價值觀。在經濟層面,特朗普聲稱驅逐非法移民可“奪回美國人工作”,但加州農業、服務業依賴移民勞動力。聯邦與地方在移民創造的經濟價值認知上存在根本對立。
兩黨在移民問題上的分歧,更超越政策範疇,演變為對“美國身份”的根本爭奪。民主黨試圖通過“多元文化主義”重構國家敘事,而共和黨則試圖通過“邊境牆”重建身份邊界。民主黨籍眾議員亞當·希夫批評特朗普“史無前例地濫用權力”,22個民主黨州長聯名譴責其“侵犯州主權”。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威脅“不排除動用海軍陸戰隊”,而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揚言“現役部隊待命”,這些言論已逼近《叛亂法》紅線。
總結來說,洛杉磯之亂暴露了“美式民主”的深層危機:聯邦制失衡、人權讓位於黨爭、行政權軍事化。
加州起訴聯邦關稅違憲的官司尚未落幕,新的憲法危機已席捲西海岸,特朗普政府正將美國推向“准戰時狀態”。
這場危機既是聯邦制失衡的惡果,也是政治精英漠視民眾利益的必然。當政客將移民當作政治道具,當制度淪為黨爭工具,美國民主的根基就已動搖。
這場鬧劇沒有贏家。唯一確定的,是一個超級大國正在自我撕裂中加速墜落。
撰文:趙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