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2025年06月10日15:22:05 歷史 1853

01



在被稱為“2011年口碑第一強片”的電影《鋼的琴》中,原鋼廠工人陳桂林王千源 飾)的妻子小菊(張申英 飾)也離家出走了。

小菊出走的原因很簡單——陳桂林下崗了。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陳桂林從原國營鋼廠的工人,轉型為朝不保夕的個體勞動者。憑着當年在鋼廠參加文藝活動時學到本領,他和幾位工友組織了一個小樂隊,整日奔波於婚喪嫁娶,店鋪開業之類的營生中,勉強維持生活。

小菊不願意過這樣的日子,她投入了到了一個製造、販賣假藥的“成功者”懷抱。用陳桂林的話說,“小菊終於過上了夢想中的不勞而獲的好日子”。

但,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最過分的是:小菊挾“有錢”的優勢,回來爭奪的女兒小元(劉星禹 飾)的撫養權,理由是可以讓熱愛鋼琴的女兒獲得更好的教育。

小元則表現出了與年齡不相稱的淡定與冷靜。她宣布:誰能給她一架鋼琴,她就跟誰走。

對陳桂林來說,買一架鋼琴是不可想象,偷一架鋼琴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是憑藉過硬的技術以及工友們的協助,重返車間,為女兒造一架鋼琴。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鋼的琴》的可貴之處,在於直面了九十年代的歷史變遷所導致的深深的、血淋淋的傷口。

——賣假藥的,取代了產業工人,佔據了歷史舞台的中心,但仍不滿足,還要僭居丈夫和父親的位置;

——下崗工人不僅失去工作與尊嚴,同時還被剝奪了做丈夫、做父親的資格。

這是因為他們無能嗎?

當然不是。

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最有想象力、最富創造性的工人。

為了留住女兒,更為了捍衛作為父親的尊嚴,陳桂林和工友彷彿忽然回到了“咱們工人有力量”的年代,在破敗的車間里,開動廢棄的機床,大家熱火朝天地幹起來,焊花四濺,各顯神通,用從廢料堆撿來的邊角料,竟真的打造出了一架鋼筋鐵骨的“鋼的琴”。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儘管這架“鋼的琴”,看上去沉重、冰冷、寒傖,與哪些華貴的名牌鋼琴相比,宛如滿身灰塵與油污的女工與珠光寶氣的貴婦,並且最終未能挽回妻女“出走的決心”,但其存在本身,即是一種無聲的證明——那些關於他們是“懶漢”“低效”的說法,全是謊言。

02

《出走的決心》,事實上也觸及到了下崗的話題,然而編導似乎很害怕直面這段歷史,採取躲躲閃閃的方式,輕輕滑過了。

編導尹麗川極力想讓觀眾相信,“男權”才是萬惡之源,才是摧毀李紅和孫大勇通過自由戀愛建立的,一開始看上去相當和美的家庭的元兇。

可無論編導如何遮掩,細心的觀眾都不難發現“下崗”在這個家庭的裂變過程中基礎性作用。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打一個比方:如果李紅和孫大勇的家是一座小屋的話,那麼,下崗則是一場地震,雖然尚未導致小屋的倒塌,但摧毀了地基,也使小屋發生了傾斜,從此不再能經得起任何風雨。

李紅是八十年代初期,在父親的安排下,放棄高考,直接參加工作的。

今天看來,這樣的選擇很不合理,當年也很少有家庭會這樣做。

不過,李紅父親的考慮也很現實:一家五口人,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拿工資。如果作為長女的李紅能夠就業,家庭的經濟壓力立刻就可以減輕不少。

這裡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計劃經濟年代,國營工廠的工人,由於穩定的收入和健全的社會保障,事實上享有類似今天“中產階級”的地位。《鋼的琴》中的陳桂林,可以邊工作,邊發展自己的文藝天賦,彈得一手好手風琴,以至於下崗後可以以此謀生,就證明了這一點。

今天的大學生,可以確保自己畢業後躋身中產階級嗎?

正是在同為國營工廠工人的基礎上,李紅和孫大勇相愛、結婚了。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在九十年代的改制潮中,李紅下崗了,而孫大勇作為水利局職工,由於種種機緣巧合,倖免下崗。

他們原本平衡的家庭,從此失衡。

劉歡有一首名曲《從頭再來》,是專門為李紅這樣的人唱的,“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從頭再來”,說說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

李紅有一次對父親爆發,“都怪你不讓我考大學,害得我半輩子打零工!”

“半輩子打零工”是因為沒有上大學嗎?可以說也是也不是,更關鍵的因素還是國企改制,這是導演不願意麵對,也不敢面對的。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下崗之後,李紅就從國企工人,變成“打零工者”了——為弟弟打零工,到超市打零工,還經常拿不到工資。

一個基本的規律是:無論男女,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在家裡就沒有地位。孫大勇漸漸強勢,李紅漸漸弱勢,並陷入某種“受迫害”妄想中,甚至得了抑鬱症,概源於此。

在影片中,李紅和孫大勇的爭執,包括給孩子用尿不濕還是尿布,釣來的魚是紅燒還是清燉,以及要不要參加同學聚會等,都是極瑣屑的小事,在一個“平衡”的家庭中,通常不會引發破壞性後果,但他們的家庭是“失衡”的,哪怕些微的震動也無法承受,所以最終以解體告終。

郭松民 | 三評《出走的決心》:被遮蔽的歷史傷口 - 天天要聞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出走的決心》的編導用一個第二性的因素(“男權”),取代第一性的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的改變),來解釋人及家庭命運的變遷,這必然導致對歷史理解的膚淺化,甚至錯誤解讀。

耐人尋味的是,許多導演對另一個歷史階段的“傷痕”總是念念不忘,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甚至要將其“原罪化”——比如前兩篇評論中提到的電影《美麗上海》《媽媽》,張藝謀導演近年的《歸來》《一秒鐘》,乃至《三體》,等等,但對《鋼的琴》中所呈現的歷史傷口,則諱莫如深,以至於《鋼的琴》幾成絕響。

但是,歷史能夠由於被蓄意改寫、遮蔽就會被遺忘嗎?

我不相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 天天要聞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拉薩7月1日電 題: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一間整潔屋子裡,104歲的大多吉用微微顫抖卻堅定的聲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億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聞

他是全球45億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這世上有個人,沒打過仗,沒建過國,沒寫過書,卻被全球45億人尊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更不是哲學家,他的故事,全靠帳篷、駱駝、兒子和信念撐起來。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邊緣,連墓碑都不顯眼,卻讓三大宗教——猶太教、基
嘉靖還是愛惜羽毛的 - 天天要聞

嘉靖還是愛惜羽毛的

《萬曆十五年》 (二十)7reading.online一、嘉靖這位皇帝的喜愛虛榮和不能接受批評世無其匹,只接近少數佞臣,聽到的是各種虛假的情況。二、當嘉靖帝發現大事已被敗壞,就把昔日的一個親信正法斬首,以推卸責任而平息輿論。這種做法使得廷臣
土耳其18歲少女遭性侵後懷孕,19歲未婚夫得知後暴怒將她槍殺 - 天天要聞

土耳其18歲少女遭性侵後懷孕,19歲未婚夫得知後暴怒將她槍殺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日前發生震驚社會的事件:18歲少女奧雅布達克遭性侵後懷孕,未婚夫發現後竟開槍將她射殺。當時她懷有5個半月身孕,遭射中胸部送醫後不治,腹中胎兒也沒能保住。此事成為土耳其國內今年第209起女性遭到殺害事件。奧雅在訂婚前幾周遭人性侵,未婚夫因她身體不適陪她去醫院,意外得知她懷孕後要求解除婚約,隨...
【閑侃三國】第061回:孫夫人被騙回吳,曹阿瞞無奈退兵 - 天天要聞

【閑侃三國】第061回:孫夫人被騙回吳,曹阿瞞無奈退兵

回目:趙雲截江奪阿斗,孫權遺書退老瞞時間:建安十七年至十八年春地點:涪城-葭萌關-成都-東吳-荊州-秣陵-許昌-壽春-濡須人物一、劉備。龐統,法正,魏延,劉封,趙雲,孫夫人,侍婢,張飛,諸葛亮。二、劉璋。劉璝,泠苞,張任,鄧賢,楊懷,高沛。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 天天要聞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徐階的時代過去了,高拱的時代到來,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個太監(陳洪)的幫助,重新回到內閣,卻因為得罪另一個太監,被再次趕回老家,若給中間加個期限,則只有區區三年。雖然時間有點短暫,但並不影響高拱擼起袖子加油干,於是歷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隆慶新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着那枚代表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