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2020年03月26日12:57:04 歷史 1497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以後人就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應當極端感謝。”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魯迅先生不佩服第一個吃豬肉的人,不佩服第一個吃魚的人,為何卻極端感謝佩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可能是因為螃蟹這種生物長的確實不怎麼好看,仔細看去,甚至有點嚇人,我們可以猜出當年人們第一次看到這種奇怪生物時的驚訝場景,然而人們終究還是克服了內心的恐懼,逐漸發現了這一項美食,才能讓後人大飽口福,如果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恐怕這項美食就要和人類歷史失之交臂了。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如今每逢佳節,陽澄湖旁的各路吃家便蠢蠢欲動,因為陽澄湖大閘蟹是出了名的味道鮮美,當年馬伯庸先生還曾為吃家對大閘蟹大快朵頤的場景寫了一首詩,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其詩曰: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金秋最喜繩縛娘,一身萌紅卧蒸床。才掀裙蓋品膏腴,再探腹底試溫涼。 軟肉高聳慢摩戲,香汁滿盈輕吮嘗。玉腿交疊次第敞,敢笑坡仙不流氓。

歷朝歷代的美食家總有許多歌詠螃蟹的詩詞歌賦,螃蟹作為人們日常食用的美食如今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成為大家公認的美食,然而自古以來,曾經有一個千古一問每每被人提起,但卻無人破解此謎題,這個問題就是:到底誰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關於此問雖千年未解,但卻有多種說法,然而今天我們去查史料會發現,其實對“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最有力的記載只有東漢郭憲撰寫的《漢武洞冥記》。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漢武洞冥記》這部書總共有60餘則故事,一共有四卷,其中記載了很多來自中華或海外的奇珍異物,充滿了神話色彩,可以說是最早的神話鬼怪小說之一了,其中就記載: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

對於郭憲所撰寫的這部神怪小說,雖然不能全信,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發現很多信息,首先其中的善苑國究竟是在今天的哪裡已經無據可考了,或許是北部沿海的某個地區,其中聲稱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可信度非常低,這麼大的螃蟹還有一百多隻腳,豈不是怪物嗎?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當時就有國家向漢武帝進貢螃蟹了,然而漢武帝究竟是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如果按照文字記載,漢武帝無疑是有史可查的吃螃蟹的第一位皇帝,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吃螃蟹的第一人,現在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漢武帝就是吃螃蟹第一人,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非常不嚴謹的,為啥呢,因為但凡是進貢來的東西,尤其是入口的食物,為檢驗其是否有毒性,皇家都有一套非常嚴格試吃制度,因此真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恐怕是漢武帝身邊的試吃奴僕,畢竟當時人們對這種生物還不太了解,所以漢武帝直接下口的概率非常小。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此外,除了東漢郭憲撰寫的《漢武洞冥記》外,東漢還有一位著名的大學問家叫鄭玄,他在《周禮·天官·庖人》的註解中提到:

“謂四時所為膳食,若荊州之魚饈,青州之蟹胥,雖非常物,進之孝也。”

大家注意,實際上這時候螃蟹已經成為了人們的餐桌美味了,不過很多老百姓根本享用不到,因為當時的螃蟹是非常難以得到的稀罕之物,是用來進獻周天子的,但是當時由於交通不便,再加上螃蟹容易變質,因此當地的官員便想了一個辦法,將螃蟹做成了螃蟹醬向周天子進貢,蟹胥,我們通過《說文解字》可以查到,胥就是“蟹醢也”。(也就是蟹肉醬),所以螃蟹這種生物早在周朝時期就變成了周天子的美食貢品。當然,周天子也並非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能姑且稱為有史可查的第一個吃螃蟹的天子。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年一問無人破解,如今終於有答案了 - 天天要聞

那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到底是誰呢?傳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大禹時期的“巴解”,相傳在大禹治水過程中,曾有一種夾人蟲時常作亂,後來巴解就想出一個辦法,用開水燙死這些夾人蟲,然而巴解發現燙死後的夾人蟲竟然十分美味,於是後人為了紀念巴解發現這道自然美味,便將這種夾人蟲命名為“蟹”,

其後食蟹之風愈加流行,而吃貨們也越吃越有文化了。宋代出現傅肱《蟹譜》、高似孫《蟹略》這兩部專門談蟹的烹飪著作,其中《蟹略·蟹品》記載各地名品有洛蟹、吳蟹、越蟹、楚蟹、淮蟹、江蟹、湖蟹、溪蟹、潭蟹、渚蟹、泖蟹、水中蟹、石蟹,並推“西湖蟹稱天下第一”。

參考文獻:《漢武洞冥記》、《蟹略·蟹品》、《周禮·天官·庖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