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2025年07月06日17:22:06 歷史 1193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說起長征,那是咱們中國革命史上最硬核的一段故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江西出發,開始了這場史詩級的戰略轉移。一開始有8.6萬多人,裝備也不算差,但沒走多久就碰上了硬仗——湘江戰役。這仗打得太慘了,國民黨軍幾十萬人圍堵,紅軍拚死突圍,結果人數從8.6萬直接掉到3萬出頭,損失過半。武器丟了不少,士氣也跌到谷底。更麻煩的是,蔣介石調了10萬大軍,聯合貴州當地的黔軍,在湘江以西布下天羅地網,打算把紅軍徹底困死。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這時候,紅軍到了貴州境內,前頭是烏江,後頭是追兵。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河,江面寬200多米,水流急得嚇人,兩邊全是懸崖峭壁,想過江可沒那麼容易。國民黨軍還把渡口的船全燒了,木材也毀得差不多,擺明了不讓紅軍有活路。1934年底到1935年初,紅軍就卡在這兒了,3萬人被10萬人圍着,進退兩難。渡不過烏江,紅軍就得全軍覆沒;渡過去了,才能喘口氣,找機會翻盤。

1934年12月31日到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甕安縣的猴場開了個緊急會議,史稱“猴場會議”。這會開得及時,定了大方向:放棄北上湘西跟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道向黔北進軍。要進黔北,烏江是繞不過去的坎兒。會議一結束,劉伯承被任命為渡江總指揮,帶着紅一軍團工兵連直奔烏江。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烏江這地方,真不是隨便能過的。冬天水冷得刺骨,流速每秒4米多,遠超建橋的安全標準。對岸還有黔軍守着,機槍大炮架好了,渡口封得死死的。紅軍試過派水性好的戰士游過去探路,但水太急,敵人的火力又猛,好幾個人都沒能回來。工兵連的連長王耀南帶着人連夜勘察地形,發現傳統木橋壓根搭不了,木材也不夠。咋辦?時間緊,追兵近,大家都急得冒汗。

就在這時候,一個19歲的貴州小夥子站出來了,他叫石長階,是工兵連的戰士。石長階提了個主意:用烏江邊的竹子做竹筏,搭浮橋過江。別看這想法簡單,擱當時可是救命的招兒。烏江邊竹林多,竹子又輕又有浮力,關鍵是韌性好,能扛住急流。石長階從小在烏江邊長大,對竹子熟得很,知道咋挑、咋用。王耀南一聽,覺得靠譜,馬上拍板干。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石長階,1916年生的,貴州本地人,家就住在烏江邊的一個小村子裡。家裡窮得叮噹響,祖祖輩輩靠砍竹子、編竹筏過日子。他打小就跟竹子打交道,知道哪種竹子結實,哪種適合漂水。烏江水急,他也摸透了水性,算是半個“土專家”。1934年,紅軍路過貴州,宣傳要給窮人打天下,18歲的石長階一咬牙,扔下家裡,跟着紅軍走了,進了工兵連。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工兵連乾的是啥活兒?架橋、修路、開道,哪危險哪有他們。石長階個子不高,瘦瘦的,但幹活麻利,腦子活泛。長征路上,他沒少出力,架過好幾次橋,小河小溪都難不倒他。湘江戰役後,紅軍損失大,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覺得自己得干點啥。到了烏江邊,他看到那片竹林,立馬就有了主意。

史料里,石長階的名字沒咋提過,可能只是個代表性人物。但工兵連在烏江渡江里確實功不可沒,石長階的故事多半是從那時候的集體智慧和犧牲里提煉出來的。不管咋說,他提的竹筏主意,確實幫了紅軍大忙。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定了用竹筏渡江的計劃,工兵連馬上行動起來。烏江邊的竹林成了救命稻草,戰士們拿刀砍竹子,挑那種粗壯的公竹,又硬又有浮力。砍完拖到江邊,用竹條編成繩子,把竹筏紮緊。時間緊,任務重,大傢伙兒幹得熱火朝天,連當地老百姓都來幫忙。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可敵人也不是吃素的。黔軍發現紅軍有動靜,對岸的炮火就轟過來了,子彈跟下雨似的。剛紮好的竹筏往水裡一放,還沒穩住就被打得晃晃悠悠,好幾個戰士當場犧牲。浮橋搭到一半,晃得厲害,眼看就要散架。關鍵時刻,石長階跳上去了,用身體頂住竹筏,穩住結構,讓戰友接着干。他這一下子,等於拿命換時間。結果炮彈炸過來,他被掀進江里,沒能回來。

石長階犧牲了,但浮橋保住了。工兵連咬着牙修完,1月2日,浮橋總算搭好了。紅一軍團第四團打頭陣,冒着槍林彈雨衝過去,跟黔軍幹上了。戰士們拚死作戰,硬是撕開了防線。到1月3日,軍委縱隊和紅五軍團過了江。1月5日到6日,紅三軍團在茶山關渡口也突破了。6天之內,紅軍全軍渡過烏江,打垮黔軍6個團,抓了500多俘虜,還繳了不少槍支彈藥。這仗打得解氣,也打出了活路。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過了烏江,紅軍沒歇着,1月7日就佔了遵義。這地方比之前待的地兒強多了,有喘口氣的機會。1月15日到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開了個大會議,就是有名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可不簡單,徹底清算了博古、李德的錯誤路線,把指揮權交給了毛主席。從這兒開始,紅軍有了新打法,後來的四渡赤水金沙江大轉移,都是毛主席帶着大家靈活機動,甩開國民黨軍的圍堵。

烏江渡江這場仗,直接給遵義會議鋪了路。沒這勝利,紅軍可能連開會的地方都找不到,更別提扭轉局勢了。長征後頭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紅軍過了金沙江,到了陝北,建了根據地,最後撐到抗戰勝利,解放全國。烏江這步棋,走得太關鍵。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石長階這人,史書里沒啥詳細記載,咋死的也沒具體說法。但他的故事,代表了長征路上無數默默付出的普通戰士。工兵連那幫人,個個都是硬骨頭,沒他們開路,紅軍走不遠。石長階的竹筏點子,可能是他一個人的靈光一閃,也可能是大傢伙兒一塊兒琢磨出來的成果。不管咋樣,這主意救了3萬人,毛主席後來聽說這事兒,感慨地說了句“軍中神人”,算是給這些無名英雄最高的評價。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毛主席這話不一定真是當場說的,可能後人加了點修飾。但這話聽着接地氣,也符合當時的情況。紅軍里這種“神人”多了去了,靠的就是一股子拼勁兒和腦子活。石長階的事迹傳下來,成了長征精神的一個符號,讓人記住那段苦日子裡的智慧和犧牲。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石長階到底存不存在?這個不好下死結論。正史里沒他名字,可能是因為當時記錄不全,也可能是後人把工兵連的集體功勞安在一個典型人物身上。這種事在革命宣傳里挺常見的,突出一個人,更容易讓人記住那段歷史。就像《紅岩》里的許雲峰,原型是好幾個人拼出來的。

但烏江渡江這事兒,史料里實打實有記載。工兵連確實用了竹子搭浮橋,確實有人犧牲,紅軍也確實靠這招突圍成功。石長階可能是真有其人,也可能是個符號。不管咋樣,他的故事跟史實不衝突,代表的是那時候紅軍的真實狀態——物資少、敵人多,全靠人腦子和命去拼。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包圍,一戰士想出妙計,毛主席:軍中神人 - 天天要聞

你知道啥特別的故事沒?可以在評論里說說,大家一塊兒聊聊那段苦日子裡的硬氣和智慧!

參考資料

本書編寫組編. 《長征紀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當地時間7月6日傍晚,第二批從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疏散撤離的當地居民已乘坐輪渡抵達鹿兒島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離的人員為惡石島的31名居民和小寶島的15名居民,合計46人。當地目前採取自願疏散撤離的原則。截至6日,惡石島尚有23名居民,小寶島尚有41名居民。如今後仍有居民希望離開,當地政府將考慮進行第三批疏散撤...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 天天要聞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6日訊7月5日,20多名來自阿根廷的大學生、大學教授、政府官員等外賓走進紅巷,參觀中共五大舊址、農講所和毛澤東舊居。據了解,他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5年國際暑期學校成員,在武漢開啟為期兩周的學術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 天天要聞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於7月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這是山東艦首次赴港也是繼遼寧艦後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第二次訪港巨艦破浪而來、氣勢磅礴“航母熱”燃爆香江線上發放參觀票全部約滿7月5日下午兩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老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