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2025年05月14日18:33:04 歷史 1970

全球戰略史上,能被真正稱作“世界級戰略家”的人,兩個字就能說完:孫武、毛澤東

前者寫出《孫子兵法》,開創戰爭哲學;後者帶出人民戰爭,把勝負公式徹底改寫。他們的成就,從來沒靠神話包裝,而是用一場又一場硬仗,一套又一套理論,打出共識、寫進教科書。

孫武開的是千年兵家先河,毛澤東走的是百年獨立之路

兩人隔着2500年,卻同樣將戰略玩到了世界頂級,被世界認可、被歷史驗證、被實踐佐證

孫武打仗,打的是“算術”

公元前512年,吳國。孫武帶着十三篇兵法走進吳宮,面對吳王的試探,他親自操練宮女演陣。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兵法是寫出來的,也是操出來的。短短三天,三百宮女按軍令布陣,從行進到列隊,無一出錯。吳王看得心驚,這才把實權交給孫武。

三年後,機會來了。

公元前506年,柏舉之戰爆發。孫武率三萬吳軍北上迎戰楚軍。路線定在長江以西,由江乘至郢都,全程數百里。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對手是兵強馬壯、地盤穩固的楚國主力。孫武沒有正面硬攻,而是繞行奇兵,從側翼打亂楚軍部署。五戰五捷,最終攻入楚都郢城,打出春秋戰國第一場“城市攻破”戰役。

這一戰,打得不只是勝負,而是體系。孫武對戰爭節奏、兵力結構、地形選擇、後勤動員、心理預判,全數演算。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不是用人頭壓人頭,而是用算法壓制失控。兵力只有三萬,他讓這三萬人擁有楚軍無法抵擋的效率。後人說他“以兵為算”,不是誇,是實。

更高的維度,是《孫子兵法》構建的戰略思維。十三篇中,他提出“兵者,詭道也”,開創了戰爭中的“信息擾動”。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他又提出“五事七計”,用變量建模勝敗預測。最經典一句,是“上兵伐謀”。打仗不是打架,是打節奏、打資源、打認知。

2500年後,這套兵法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列為西點軍校必修課程。孫武沒走出吳國,但他的戰略穿越了地理,進了聯合國的文化遺產名錄。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他打勝仗的方式,是用“不會輸”的方法贏下來。算好敵人、算明自己、算透環境,他贏在“開戰之前”。

這份精密,沒人再復刻得出。

毛澤東打仗,打的是“節奏”

1935年5月,紅軍北上,大渡河。這是一次所有軍事將領都不願碰的方向。因為十幾年前,石達開就是在這裡全軍覆沒。

毛澤東偏要走這條路。他看中的是敵人“不信這條路還會有人走”的盲區。出奇招不靠膽,是靠敵人沒準備好接你。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紅軍部隊不到十萬,面對的是圍追堵截數倍於己的正規軍。毛澤東選擇用時間換空間,用行動打斷對手部署。

他調度三支先遣隊,強攻瀘定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過天險。這一戰,打斷了國民黨西南圍剿線,戰略主動第一次落到紅軍手裡。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1947年7月,大別山。毛澤東又下一子,把主力推入國統區,目標不是城市,是態勢。他說要“把戰爭推向國民黨統治區”。

部隊南下,不靠全面推進,而是點狀布防,配合群眾工作,打出一個“敵強我游”的節奏空間。

這背後的邏輯,就是毛澤東提出的“積極防禦”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不打那種你想打的仗,只打你沒準備好應付的仗。不是在哪打,而是什麼時候打、讓誰來打、打完去哪。戰略布局裡,敵人每出一招,其實都踩進了設計好的格子。

毛澤東不把打仗當戰術,而是當時間管理。

他對戰爭的理解,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前後左右”。敵人調兵,他調信息;敵人開會,他開打。打不打不是重點,什麼時候打、怎麼打、打給誰看,才是核心。

他最擅長做的,就是用一個“最難”的開局,逼出一個“全勝”的尾聲。理論體系上,他構建出“人民戰爭+敵後游擊+戰略轉移+持久消耗”的四位一體。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這種結構,把武力和群眾結合,把後勤和地形整合,把時間和勝利綁定。

他把仗打成了舞台劇,敵人在台上,他在幕後,時間一到,換場、換人、換劇本。他的節奏,不是打出來的,是算出來的。

為什麼這倆人能頂級?因為他們“先贏”了

能被稱作世界級戰略家的人,得有一個共同點:戰前已經算贏,戰後只是確認。

孫武寫的《孫子兵法》,被稱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它不僅是中國的智謀象徵,更是人類軍事戰略的第一套哲學系統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在春秋戰國那個強者林立、邊疆多事的時代,孫武用兵書統一戰爭語言,讓對抗變成博弈。他讓戰爭第一次擺脫了“力量對撞”的原始邏輯,進入“理性勝算”的現代模式。

毛澤東構建的戰略邏輯,徹底顛覆了西方“工業化戰爭”的舊範式。過去講戰力、裝備、陣地,而他講群眾、動員、拖垮。

迄今為止,全球享此盛譽的世界級戰略家只有兩人,而且都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他讓世界看到,國家可以用最少的資源,打最系統的戰爭。他被西點軍校研究多年,被蘇聯元帥評價為“20世紀最可怕的戰略大腦”。

這兩個人的勝利,並不靠“打贏”,而是靠“贏了再打”。他們讓戰爭不再是拚命,而是計算。他們打出的不是仗,是預設勝率與命運之間的博弈

世界有戰爭大師很多,但能打出理論、能寫進制度、能走出國門的,中國就出了兩個。一個做出兵法,讓兵種有理;一個做出戰局,讓國家有命。他們的勝,不是謀勝,而是創勝。

所以今天,若問全球真正有“世界級戰略影響力”的名字,只有這兩個字配得上——孫武、毛澤東。

他們不屬於某場戰役,也不屬於某段歷史。他們屬於戰略這個詞的誕生、進化和極致。

參考資料:

孫武.百度百科.

韜略古今,戰神孫武“封聖”之路.齊魯晚報.2024-04-28.

從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感悟制勝智慧.中國軍網.2024-12-27.

毛澤東同志的軍事鬥爭藝術及其歷史啟示.光明日報.2024-01-08.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翁美玲去世四十年:她因何成為那個“最好的黃蓉” - 天天要聞

翁美玲去世四十年:她因何成為那個“最好的黃蓉”

1985年5月14日,在過完生日僅一周後,翁美玲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年僅26歲。因為在TVB的83版《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黃蓉,翁美玲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數十年後,仍有粉絲去她曾就讀的玫瑰崗中學、離世的尖沙咀偉錦園、與母合葬的劍橋公墓,去尋找她的印跡。翁美玲不是第一任黃蓉,不是最漂亮的黃蓉,也不算演技最出色的黃蓉...
《說唐》之一:秦彝託孤 - 天天要聞

《說唐》之一:秦彝託孤

秦彝託孤兩晉以後,國家分裂,南北對峙。南朝宋、齊、梁、陳,北朝東魏、西魏,政權頻繁更替,戰亂不休。兩晉以後,國家分裂,南北對峙那北朝的東魏,後來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周主國富兵強,於公元576年,以楊忠為元帥,其弟楊林為行軍都總管,發
秦始皇兵馬俑最詭異的地方,為何人們都避而不談? - 天天要聞

秦始皇兵馬俑最詭異的地方,為何人們都避而不談?

綠臉俑在眾多陶俑中,有一尊綠臉俑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其面部顏色全是石綠顏料塗成的綠色,而其他發掘出的兵馬俑面部則多為淡粉色等正常膚色。對於綠臉俑的形成原因,有多種猜測,如工匠的失誤、軍中儺人(巫師)形象、少數民族特色陶俑、軍中哨探為便於隱匿塗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 天天要聞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5月12日,隨着長江航道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柴盤子最後一座航標設置到位,柴盤子新航道正式投入運行。新投用的柴盤子航道,位於長江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以往船隻通航要經過忠水磧水域的右槽王家灘,而王家灘素有“川江瓶子口”之稱,地處三峽庫區水位變動回水區,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地形錯綜複雜。為解決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