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2025年02月04日19:52:10 歷史 1512

提到清朝侍寢制度,大家都聽過說把嬪妃洗乾淨裹在被子里,然後由太監扛到皇帝寢宮的故事。

實際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且不說皇帝的安全防衛要求極高,就說晚上皇帝迷迷糊糊的時候看見一披頭散髮的女子爬上自己的床,你覺得這事兒他靠譜嗎?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養心殿

敬事房究竟是幹什麼的?

受到很多影視劇影響,大家提到管理皇帝翻牌子的機構都想到敬事房。感覺敬事房只是管理皇帝晚膳和睡覺那點事兒的機構。

實際上清代宮廷內,管理皇帝大小事務的機構是內務府。內務府由皇帝親近王公大臣擔任總管要職,這是正一品的官職。宮廷內皇帝身邊太監的管理,則是由內務府下轄的敬事房來總管。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故宮平面圖 東六宮北側“北五所”中第三所曾是敬事房辦公地點(圖中文字所在為北五所)

敬事房職責包括全宮內外的太監管理、宮廷大小事務的管理、宮廷內外的文書管理、皇室信息檔案的記錄管理,還有就是皇帝房事的管理。

由此看來,管理皇帝房事只是敬事房眾多業務範圍內的一小部分。

敬事房總管太監是正四品官職,只有像蘇培盛李蓮英這樣的親信大太監才能擔任。

所以說敬事房更像是皇帝貼身秘書機構,負責皇帝從早到晚大大小小各種事務。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李蓮英

紫禁城里皇帝的侍寢規矩

皇帝侍寢流程可以分為宮內和宮外兩種情況。

在紫禁城皇宮內,皇帝上有祖宗家法、下有各種繁文縟節拘束着,侍寢是一個比較繁瑣的流程。

康熙帝時期開始記錄皇帝起居錄可以看到,歷代清朝皇帝每日生活還是比較樸素的。從早到晚,只有兩頓正餐,其他時間要不是在學習祖訓,要不就是在處理國家政務。個人生活都是在下了班之後晚上才能談情說愛。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養心殿平面圖 燕喜堂位於西北角,嬪妃由北側如意門進出

晚膳前,各宮嬪妃都要來養心殿西北角的燕喜堂聚集,等候皇帝召見。如果有嬪妃身體不適那也要提前和太監講,然後撤掉綠頭牌,這就是可以不用來等叫了。

皇帝忙完政務,負責的太監會端着銀盤子,裡面擺着嬪妃綠頭牌等着皇帝選擇。被選中的則可以到皇帝寢宮侍寢,其他嬪妃則可以各自回宮,該幹嘛就幹嘛去了。

被選中的嬪妃並不需要洗乾淨然後裹被子,就是跟正常一樣陪皇帝聊聊天、下下棋,然後就該吃飯吃飯,吃完飯還能去散散步。到了晚上七八點鐘,再由太監宮女伺候洗漱準備就寢。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故宮御花園 萬春亭

皇帝晚上寵幸嬪妃也沒有什麼時間限制,更不會有人(也不敢)趴窗檯聽動靜算時間,到點了還催皇帝結束的。只是等皇帝這完事兒了,按照規矩嬪妃不得過夜,得由太監宮女送回寢宮休息。畢竟清朝特彆強調皇帝要勤政,第二天還要趕大早起床,不能影響皇帝休息。

但後宮有一個人可以例外,那就是皇后。

畢竟皇后母儀天下,紫禁城除了皇帝之外她是唯一正經八百的主子,某種角度上她可是和皇帝平起平坐的。首先皇后不用翻牌子,只要皇帝同意她可以隨時來養心殿。另外,和其他嬪妃偶爾得皇帝恩賜可以借住燕喜堂一晚不同,皇后是可以常年居住養心殿東北角的體順堂。這跟皇帝後寢房間也就隔了一道門。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養心殿體順堂內景

宮外的侍寢

皇宮內規矩繁多,可皇帝如果出了宮那就自在多了。

從康熙帝開始,清朝皇帝就特別不喜歡待在死板的紫禁城內,他們大多時候都會在圓明園或者避暑山莊度過一年中大部分時候。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圓明園

畢竟離開了皇宮,皇帝侍寢的那套規矩可就都不用遵守了。皇帝真的可以說隨心所欲,想住誰那住誰那,想和誰見就和誰見。只有這個時候,皇帝才有可能像電視劇那樣,天天和嬪妃詩詞歌賦、打打鬧鬧的。

畢竟皇帝也需要生活的調劑,如果都是像在紫禁城那樣每天靠翻牌子見人,還不能過夜還不能多見的,皇帝怎麼可能生的了那麼多孩子,又怎會有那麼多寵妃呢?

闢謠!嬪妃侍寢是鑽被子扛走都是胡說!真實的侍寢是怎樣的?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