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2025年02月04日16:52:03 歷史 1903

作為上海的老城區之一,楊浦具有悠久的歷史,承載着居民們的情感記憶。這個春節假期,我們將以“海派城市考古”的方式對楊浦進行“再發現”。

你的記憶中是否有這樣一條床單,粉紅色的底色,中間繪有一簇牡丹花,厚實的質感,可以用上好久,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民光被單廠所出品的經典款床單。

1935年6月,原三友實業社技術員項立民獨資在上海岳州路興祥里石庫門房子里新開作坊式小廠——民光織物社。初期,僅有1台人力毛巾木織機和1台人力被單木織機,僱工8人。生產毛巾和被單,毛巾用“人人牌”商標,被單用“民光”商標。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1936年底,項立民在蘭路(今蘭州路)蘭桂坊租用兩幢石庫門房子,添置10餘台人力木織機和毛巾織機,增加20餘名僱工,擴大經營。1937年“八一三”事變,民光織物社遭到破壞,被迫停產。1938年,移址延平路葉家宅恢復生產。次年,項立民同朋友合夥又開辦了華一織造廠和中匯印染廠。

1941年買下通北路801號6.4畝土地。1944年民光織物社、華一織造廠製造廠遷至通北路801弄14號新址。1945年三個廠統一掛上民光織物社的牌子。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1951年,企業改為上海民光織物社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公私合營改名為上海民光被單廠。1966年10月更名為上海被單七廠。1978年,複名為上海民光被單廠。1994年12月,以民光品牌組建的上海民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民光廠成為該公司的母體企業。2010年上海民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龍頭家紡有限公司。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左圖:早期的民光被單商標。右圖:1981年,圖案LOGO有了微妙變化,火炬光芒衝破了圓圈,民族品牌走出去的決心與信心彰顯無疑,同時,“民光”兩字寓意民光事業穩固、基礎堅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民光”床單最風光的時候。那時,床單上的牡丹花是主導,款式簡單、大方,且用純棉製造,是很多新娘的必備嫁妝,以至“一單難求”。據說最紅火時,求購的人流在廠房外排成長龍,產品剛一下線就被搶購一空。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1981年《文匯報》有過這麼一篇報道“民光被單廠摸透消費者心理”中提到,民光廠每年總有一百多人次走訪商店,供銷社,上山下鄉,調查了解各種消費者的不同要求,掌握各種消費者的心理。針對不同消費人群設計不同風格的花紋。該廠被單底色已由過去紅、桔、綠、藍“四大金剛”,發展到十六種底色:花型格局從過去的“四角一中”,擴大到三大花、四大花、條形花、圖案花、散花等多種格局;花樣從過去的二十多種增加到現在的五十多種。全廠十七隻品種中,有十五隻被評為全國優良產品,其中2669友誼被單、4551上海被單被評為全國名牌產品。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項立民

上海市檔案館藏

項立民,又名項起,出生於1907年1月,浙江杭州人。1920年,從浙江杭州縣立貧兒院高小畢業,進入三友實業社。他從練習生做起,通過勤奮一步步升任為工程師、織部副主任。1927年之後在安祿棉織廠、杭州臨豐染織廠、華純織造廠任廠長。

資源推薦

走進楊浦這座工廠,了解“國民床單”的前生今世 - 天天要聞

《上海老品牌》

索書號:

F279.275.1/1802

館藏地:

平涼分館參考閱覽室


來源:上海楊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