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周維炯家人被算作反革命,徐向前大怒:這是胡來!

2024年11月24日05:12:06 歷史 1125

58年,周維炯家人被算作反革命,徐向前大怒:這是胡來! - 天天要聞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波克

編輯|波克

前言:

1958年,一則消息讓徐向前元帥勃然大怒:曾經共赴戰場的戰友周維炯,他的家人竟被打上“反革命家屬”的標籤。

這在當時的環境下,幾乎是毀滅性的指控。而這並非針對周維炯一人的孤例,許多忠誠的革命者及其家庭都深陷類似的困境。

但為何徐向前會對此事如此憤慨,甚至怒斥“這是胡來”?是因為周維炯的特殊身份,還是此事另有隱情?

一位元帥的罕見震怒,背後究竟觸碰了什麼原則或底線?

風華正茂展雄才

周維炯,1908 年出生在河南商城的一個小山村裡。幼時的周維炯,骨瘦如柴,看上去弱不禁風。誰能想到,這個羸弱的身軀里,竟蘊藏着一顆剛強不屈的心。

7 歲時,他在一篇習作里寫道:"我民族之大,國民之眾,舉世不二,而今備受外侮。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為我輩無旁貸之責。"稚嫩的筆觸,流露出少年的滿腔抱負。

15 歲那年,周維炯進入商城甲種農業學校讀書。在這裡,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漸漸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16 歲的周維炯,在同學們的驚訝目光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58年,周維炯家人被算作反革命,徐向前大怒:這是胡來! - 天天要聞

“要革命,就要有真功夫!"周維炯暗暗下定決心。1926 年,組織上派他前往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軍事知識。在校期間,他刻苦鑽研,成績名列前茅。

畢業後,周維炯回到家鄉,一頭扎進農民運動的洪流中。20 歲那年,他就當上了商南團委書記,成為了一方響噹噹的人物。

立夏節的號角聲

1929 年,中央決定在商南地區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項艱巨的任務,落在了年輕的周維炯肩上。面對如此重任,周維炯沒有退縮,而是鬥志昂揚地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

周維炯決定,利用自己的軍事特長,打入當地的丁家埠民團,在民團中開展革命活動。他成立了黨支部,積極發展黨員,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支民團完全被周維炯掌控,成為了起義的生力軍。

1929 年 5 月,立夏時節,一聲槍響,拉開了商南起義的序幕。周維炯率領丁家埠民團為主力的武裝部隊,浴血奮戰,很快攻克商南縣城,取得了起義的勝利。隨後,起義部隊改編為紅11軍32師,周維炯被任命為師長。

58年,周維炯家人被算作反革命,徐向前大怒:這是胡來! - 天天要聞

商南起義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鄂豫皖革命群眾的鬥志。周維炯沒有止步,又率領部隊積極配合六霍起義,幫助創建了紅33師和皖西蘇區。紅32師、33師後來與徐向前的紅31師合編為紅一軍,奠定了紅四方面軍的雛形。

烽火青春無悔

紅四方面軍成立後,周維炯先後擔任紅一軍3師、2師師長,紅4軍11師師長等重要職務。他和戰士們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很快在部隊中樹立了威信。

周維炯的勇敢和機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敵人突然包圍了周維炯所在的指揮部。危急時刻,周維炯沉着冷靜,一邊指揮部隊突圍,一邊親自端起機槍掩護大部隊撤退。

子彈在他耳邊呼嘯而過,他卻毫不畏懼,直到確認所有人都安全撤離,才跳上最後一匹馬,消失在敵人的包圍圈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31年,王明“左"傾路線在黨內佔了上風,張國燾受到蒙蔽,在鄂豫皖地區搞起了肅反運動。由於周維炯堅決反對張國燾的錯誤領導,被誣陷為“反革命",不幸遭到錯殺,年僅23歲。

周維炯臨刑前,大義凜然,怒斥張國燾一夥是真正的反革命。他說:“老子再過20年還是要革命的!我不是反革命,你們才是!"慷慨激昂的話語,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赤誠初心。最後一刻,他還在想着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把自己的全部家當捐獻給了黨組織。

歲月崢嶸芳華在

周維炯的不幸遭遇,在當時成為一段悲劇。許多了解內情的老紅軍,都為之扼腕嘆息。然而,在那個特殊年代裡,類似的冤案還有很多,人們無暇深究。周維炯的家屬,也在長期里飽受"反革命"的污名,生活在陰影之下。

直到1958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徐向前元帥,在接受黨史採訪時得知了此事。徐向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這是胡來!周維炯不是什麼反革命,他的家屬怎能按反革命對待?"

58年,周維炯家人被算作反革命,徐向前大怒:這是胡來! - 天天要聞

原來,徐向前與周維炯曾在鄂豫皖革命鬥爭中並肩戰鬥過,對這個年輕的戰友印象深刻。在徐向前的記憶里,周維炯是一個作戰勇敢、服從指揮、毫無嫌隙的好同志。雖然他對張國燾有一些不同看法,但絕非反革命。

徐向前的見證,為周維炯昭雪,還其清白。周維炯的家屬,終於等來了遲到的正義。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位已故的青年英雄,紅色歷史也填補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篇章。

結語:

周維炯,這個響噹噹的名字,再次回蕩在人民的心間。人們惋惜,一個風華正茂的青春,就這樣猝然隕落。

然而,他23年的人生,雖然短暫,卻為革命事業燃燒了全部的熱情。

周維炯的理想,沒有隨着生命的終結而湮滅。他用生命點燃的火炬,將永遠在後人的手中傳遞。

無數仰慕周維炯的青年,從他的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繼續為理想奮鬥終生。這,就是周維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