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2024年07月24日21:12:07 歷史 1534

1951年,一位中年女子去山西陽曲尋親,12年前她和部隊在轉移的過程中,將剛出生不久的大女兒託付給當地一位老鄉撫養。

這位中年女子的身份也不簡單,她叫張文,丈夫是我軍知名將領洪學智。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張文在陽曲縣尋找女兒前後長達一個多月,沒有任何有用的線索,就在她感到絕望之際,偶然路過了一個老鄉家。

主人家熱情的招待對方,聊天中突然說到:原來當年是你啊......

貧苦農家女加入紅軍隊伍,雅礱江畔喜結良緣

1919年7月24日,張文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5人,她是最小的一個。

張父曾是一位鄉村教師,後來患了眼疾無錢治病失去工作,只能靠張母一人維持家用。

張文10歲那年,家裡實在是揭不開鍋了,母親忍痛將幼女送到一個地主家裡做傭人。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她每天不僅要做飯洗衣服,還要幫主家帶小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每天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還要忍受地主夫妻的打罵。

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一過就是4年,正當張文以為自己這輩子只能給地主當傭人的時候,1933年紅軍來到鎮子上。

彷彿是冥冥中自有註定,當時紅軍10師28團團部就設在張文家,14歲的少女被紅軍宣傳的“農民翻身做主人”的思想深深的吸引、

看到紅軍隊伍里的女兵個個精神飽滿英姿颯爽心生羨慕,張文決定不再忍受惡霸地主的欺壓,和二哥一起報名參加紅軍。

張文因為在地主家練一手好針線,便分配到後勤部門負責縫製紅軍的軍服、鞋帽、襪子,因手腳勤快戰友和部隊領導都很喜歡這個小姑娘。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1935年,張文跟隨隊伍開始艱難的長征,從嘉陵江出發,背着縫紉的工具和針頭線腦,翻過雪山路過草地歷經艱險。

紅軍長征的條件十分艱苦,由於過度勞累張文患上肺炎,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發燒,但仍然咬緊牙關跟隨部隊一起行軍。

這一路的經歷對張文來說,不僅僅都是艱苦的回憶,也有幸福,因為她認識了自己的丈夫洪學智。

1936年5月的一天紅軍到達雅礱江畔,為提振士氣緩解一路被敵人圍追堵截的緊張氣氛,戰士們決定舉行一場運動會。

性格活潑外向的張文和女兵班的戰士們連唱好幾首歌,坐在主席台上的政治部主任洪學智說了一句:這個女兵歌唱的不錯。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軍長王宏坤夫妻聽到這句話之後,突然想到洪學智還是單身,便起了給兩人做媒的心思。

張文對於洪學智非常熟悉,因為她所在的部門就歸政治部管,對方作為部門主任經常去服裝廠檢查工作。

洪學智在軍隊中的口碑非常好,戰友們都很喜歡這位愛護部下的領導,1936年6月張文和他結為夫妻。

夫妻兩人一共生下8個孩子,有5個都是在戰爭年代出生,最愧對的就是大女兒。

為避免拖累隊伍,紅軍領導命令妻子將長女送人

1939年夏天,洪學智和張文的大女兒洪醒華出生,當時正是抗日最為艱難的時期。洪學智夫妻所在的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團,奉組織上的命令前往太行山辦學。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華北大部分地區已經淪陷,日軍在晉冀魯豫進行瘋狂的掃蕩,轉移的途中必須要和其他戰友穿過日軍嚴密的封鎖。

經過考慮部隊決定夜裡行軍,儘可能的避免被敵人發現,帶領隊伍進行突圍的是羅瑞卿,期間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所有帶孩子的女同志,一定要保證孩子不哭不鬧,不能暴露隊伍目標。

一路上,張文和其他帶着孩子的女戰士提心弔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翻過一座山頭時連同孩子從馬上摔下來,襁褓中的女嬰受到驚嚇,“哇”一聲哭了出來。

寂靜的夜裡,嬰兒的哭聲在山谷里回蕩顯得格外響亮,張文趕緊找了一個地方給孩子餵奶,希望用這樣方式阻止女兒哭出聲響。

方法還是很有效果的,洪醒華吃起了母親的奶水再也不哭,正在指揮部隊前進的洪學智聽到孩子的哭聲,找到妻子說:把孩子留下吧,讓當地老鄉幫忙養。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聽到丈夫的話張文感到非常的生氣,低聲質問丈夫:這也是你的女兒,你怎麼忍心?洪學智卻說:我們不能為了孩子影響整個部隊的行動。

聽到這句話之後,張文再也忍不住留下眼淚,知道丈夫說的有道理,但想想自己要和剛出生的女兒分別心中也實在不舍。

張文清楚是一個母親,同樣也是一個紅軍戰士,抗日最緊要的關頭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拖累部隊。

那天夜裡對於張文來說格外的漫長,知道即將母女分別,一晚上她都緊緊抱着女兒。

天蒙蒙亮夫妻二人找到當地的一戶農家,洪學智還站出來亮明身份,隨後指了指自己的女兒向老鄉解釋道: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老鄉,我們夫妻把這個孩子留下,你們收下他吧,如果我們犧牲了,你就把它當做親生女兒。

連飯都吃不飽的農家知道眼前的隊伍要去打鬼子,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洪學智看着襁褓中的女兒也非常不舍,夫妻兩人知道有更加艱難的任務在前面等着,轉頭繼續踏上抗日之路。

革命勝利母親千里尋女,一家人歷盡艱辛終於團聚

無論是長征時期,還是抗戰時期,紅軍戰士們為了革命將兒女送給沿途老鄉收養的情況經常發生。

遺憾的是這些當父母的紅軍戰士,有的在戰鬥中犧牲,再也沒有機會尋找自己的女兒。

洪學智、張文夫妻堅持到了革命的勝利,夫妻二人尋找女兒的想法也從來沒有中斷。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1952年,張文終於有機會前往太行山一帶尋找大女兒,只記得當時是進入山西境內,那座山脈被當地百姓都稱為東西方山。

到達目的地後,得知方圓幾百公里的區域都叫東西方山,如此大的範圍內找自己的女兒,簡直如大海撈針。

陽曲縣位於山脈的腹地,張文找到縣委書記郭守瑞,請對方幫忙。山溝溝里挨家挨戶的找人,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不現實。

當時,距離張文將大女兒送養已經過去12年,按照年紀推算應該在學校讀書。後來。張文回憶起女兒左手手腕處有一塊胎記,於是將目標先定在學校。

走過好幾個學校,他們都沒有找到左手手腕有胎記的適齡女孩,張文並沒有放棄,覺得過去12年已經對不起女兒,如果再放棄只會後悔終生。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離開學校後,她決定去附近的鄉間尋找,政府工作人員還為期配備一位嚮導。在嚮導的陪同下一家一家敲門詢問,轉眼間小一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張文仍然一無所獲。

時間已經來到5月底,一天張文帶着年輕的嚮導大清早出門繼續尋找女兒,中午日頭漸漸升起,氣溫越來越高。

看到紅軍戰士一上午都沒喝口水,便安慰到:大姐,您別太着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才有力氣找到女兒,要不先去我家喝口水休息休息。

看到對方年輕的面孔,張文想到自己的女兒,點了點頭算是統一,殊不知就是這樣一個決定,讓他找到失散12年的女兒。

嚮導的母親比張文年紀稍大,熱情地接待對方,聊天中間得知這個女子過來尋找失散12年的女兒。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農婦目不轉睛的盯着張文看了幾眼,突然間激動的說:原來是你啊!只聽到老婦人接下來又說了一句:就是你!就是你!把孩子留給了我呀……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張文沒想到自己歇腳的這戶農家居然就是自己要找的老鄉。

她非常激動,焦急的詢問到我的女兒在哪裡?沒想到,農婦卻露出了愧疚的表情,說將洪醒華送人了。

原來,小醒華來到這戶農家的第二天就發起高燒,農戶為給女嬰看病幾乎花光家裡微薄的積蓄,思來想去決定找一戶條件更好的人家將女嬰送過去。

就這樣洪醒華被送到隔壁村,這戶人家姓王、條件很不錯,男主人是一名八路軍交通員。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當他得知洪醒華是紅軍的孩子,二話不說就答應收養,當時男主人的妻子剛生完孩子不久,奶水也很充足。

王家夫妻對於這個半路收養的女兒十分寵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先緊着小醒華,還給她取了個小名紅紅。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張文依然感激最初收養女兒的這家人,按照對方提供的地址,找到女兒的第二任養父母。

這時的小醒華已經十分的懂事,王家夫妻也知道總有這麼一天,依依不捨的目送養女跟着親生母親離開。

村口洪醒華突然對養母說道:您永遠都是我的母親,我不會忘了您的。後來,洪醒華跟隨母親回到瀋陽,見到其他的兄弟姐妹。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遠在朝鮮戰場的洪學智得知這一情況十分的開心,還給王家夫妻寫了一封感謝信,連同800塊錢一起郵寄過去。

洪醒華也很爭氣,多年後考入吉林醫科大學,畢業時主動前往艱苦的西北地區當一名村醫治病救人。

成長的過程中,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養父母,婚後還帶着丈夫孩子回到山西看望養父母。

養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也越來越不好,洪醒華將二老接到北京共同生活,算是一個兩全其美的結局。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洪學智一家的經歷是許多紅軍家庭的縮影,戰爭年代紅軍戰士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所付出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命,背後犧牲的更是家庭的幸福。

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kHMw6kznbprYmWcF0O6o7HzECsy9t5N0iv8sTi0g3yKek98lZupU5lB0zuJkQjOggX_nCXUfp1IzUIwYfjg30Y_oC-V5b2TbO-NMRdncj4X2hEzCIIgfeYRvGIWh0Tp7RLdEsj97eLBq1nQShYvEvkUQNUxKpXRhXsj_gKf3dr5njq7aoWDBC4s1fK6MzXW8crkf8KRCDzE=&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在一個老鄉家歇腳時,主人驚呼:原來是你啊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